古城热线微博,忆西安,类似西祠胡同的温馨角落

前段时间一个上午,忙完手头工作,拿起手机刷了刷,看到了一条讯息:“西祠胡同”挂牌出售,售价1元。

这条新闻对于那些耍着智能手机长大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无感,但对于那一批陆续步入中年的昔日“网民”们来说,实实在在属于“爷青结”了。

中午饭罢,本来是休息时间,坐在电脑前,几乎是鬼使神差一样,在某度的搜索栏敲出了四个字:古城热线。

01

近二十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记忆中单位的办公室里只有一台记不清品牌的台式电脑,是那种屏幕很小“屁股”很厚的机子。电脑网络倒是通的,但办公室的老记者们还习惯写纸稿,也不会敲键盘,况且因为电脑只有一台,也没有开发出现在五花八门的办公系统,那台破旧的台式机就成了刚入行的年轻人上网用工具,平时可以查点资料,玩个“排雷”小游戏或者上上论坛什么的。那时候浏览论坛去的较多的“地方”应该就是“西祠胡同”和“古城热线”。

与那时几大风光一时的门户网站相比,论坛就显得“民间”了许多。论坛“发帖”自由度高,只要不违法,违规,审核能通过,谁都可以发帖,同时网民们在论坛上也几乎可以看到各种主题的帖子。文化、体育、军事等主题帖不用说自然是热点,更琐碎到烹饪、育儿、气功心法等等,也都不少围观者。

再就是,各类论坛发帖者中间,是有不少“大神”的。大神们的“神帖”不仅轰动一时,拥趸无数,其中不少帖文还被有心人以各种方式保存下来,时不时发上网络,引起热议。

02

记忆中,“古城热线”的论坛有很多版块,如:心情小语、聚焦西安、车友会、游山玩水、摄影天地、诗友会、收藏天地等数十个,最有名的应该是“车友会”版块吧。

古城热线微博,忆西安,类似西祠胡同的温馨角落

■ 图源网络

我因为喜欢游玩,自然就加入了“游山玩水”俱乐部,可以说是爬遍南边的峪口。那时候年轻人工资低,收入少,一般大家都是周末三三两两相约着坐公交车到秦岭山脚下,再一起徒步登山。后来有人开始集资租车,出行就更加方便一些,最后开上私家车的朋友也慢慢多起来。

因为“周末游”,我认识了不少趣味相投的好朋友,有些人居然不间断的联系,一晃近二十年时间。

记忆最深刻的爬山经历有两次,一次是在翠华山的湖边,我们旁边的几个年轻人吃喝完毕,临走时居然把带上来的啤酒瓶咂碎在草地准备走人,我们这一伙看不过眼,出手阻拦,最后在差点发生群殴的那一刻对方服了软,默默收拾好垃圾走了。另有一次在南五台下山途中迷路的经历,多年以后几个当事人说起来依然觉得既神秘又狼狈,那次事件之后大家心中也多了几分对山林自然的敬畏之情。

03

那些年在“古城热线”,我属于那种发帖少,看帖多的“潜水”者。

本地出了什么热点新闻,看完报纸总喜欢去论坛里“探秘”,也总有人会发布一些“新闻背后的故事”,这些帖文真假难辨,说什么的都有,当然也没有人较真,就当做趣闻一看而过罢了。

我还在“古城热线”上找过房子。那时候租房,没有太多时间和渠道去找房子,去论坛上找信息,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另外鄙人还在“古城热线”发过一个“吐槽”出租车司机的帖子,那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雨天急着赶路却遇上了一个执意要“拼座”且异常暴躁的司机,隔天便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千字文”抒发抑郁,没想到帖文底下回应者众多,众人观点一致,言辞精彩,全都是罗列“罪状”的,到最后甚至顾不上楼歪了,变成了一次网络上的“吐槽大会”。现在想起那时情景,也只剩下了颇有点美好的回忆。

04

有了智能手机之后,电脑都用得少了,自然也就告别了网站和论坛,也告别了那段时光。

搜索“古城热线”,了解了一下它的历史,发现它居然从1997年就“上线”了,比西祠胡同还早一年。再点进去看了看,却是一片茫然,这也不是印象中的“古城热线”呀?它去哪儿了?它还在吗?我想不少人都会有这个疑问吧。

无论如何,我会深深地怀念着那些时光。

作者 | 大黄 | 陕西人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MichstaBe"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ajRC6f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