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弃医从艺,曾是医学生的他如何逃离阴霾

3月14号,南宁靠前人民医院一名麻醉规培生在洗手间割颈身亡。几天后,19号,这个医院的另一名22岁实习生烧炭自杀。这两起事件已经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这并不是靠前例这样的事件了。就在前不久,春节后一名26岁的女规培生在值班室割喉自杀。多可惜,只差三个月她就能顺利毕业了。然而,她终于选择留书而去。那封遗书让人心痛,纸上的字字句句都在述说着“我太累了”。

罗大佑弃医从艺,曾是医学生的他如何逃离阴霾

明明还是花一样的年纪,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惨烈的方式与世界诀别。

虽然南宁那两位医学生不知道为了什么,但能肯定的是,他们的压力已经超过了自己所能负荷的,就像前面那位女生,连短短三个月都撑不到。

有人说:怎么就那么脆弱呢?

也有人说:这样就走了,对父母、对生命太不负责了。

还有人说:明明已经是那么好的境遇了,还不珍惜,比你们苦的人多去了。

脆弱吗?也许是的。毕竟,他们选择了放弃。

但是,不负责吗?未必。

那位女生不仅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甚至还留好了自己的密码,甚至还体贴地告诉大家心率增快后的具体感受。

罗大佑弃医从艺,曾是医学生的他如何逃离阴霾

这些年,医学生自杀的事件太多了。

一名26岁的医学研究生,在医院自杀身亡。她留下了一句话:“自己太累了,什么都不会,感觉像废物一样,真的是撑不下去了。”然后在痛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她到底承受了多少压力。

2022年9月,24岁的医学研究生邓某发出最后一条朋友圈:“愿一切世界美好,都能如愿,对不起。”这个在同学眼中乐观开朗的孩子,从15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消息一再曝出,也让不少网友担心,会不会出现维特效应。

这个维特效应是说:一些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后,就启发了自杀念头,效仿了自杀者。而这些自杀,往往跟压力大有关,跟社会关系有关。

当大量网友在质疑他们的抗压能力时,众多医学生、规培生、医护人员却都在惋惜悲痛、感同身受。尤其在了解到那位女生是用手术刀切向自己的颈部时,更是感叹:“这得是何等的绝望才有勇气自刎而死。”

罗大佑弃医从艺,曾是医学生的他如何逃离阴霾

医学生的压力本来就很大。不仅是高考的分数超出一般专业,学制还要比其他专业多学一年,毕业后又是卷到“本科生无法就业”,只能继续读研读博。

而即使毕了业也顺利进入医院,刚开始实习时的工资却是连养活自己都费劲,就更别提执业考试、考编、科室考核以及各种各样的考核,即使工作后也依然如此。日复一日,再加上工作中各种纠纷矛盾、极大的体力消耗、子虚乌有的“八小时工作制”,似乎每一种都可以是那最后一根稻草。

也许,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合格的牛马”,“真的熬不下去了”,极端的压力让他们没有思考到其他的可能性;又或许,是这个时代的医学生背负的压力太大、心理障碍太重、成长之路太长。

的确,规培之路能走下来的都非常人。毕竟,5+3+3+2+3的起步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自从专培制度实施后,医学生除了要经历5年的本科教育——考研、读博的另算,毕业后还要进行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后再根据不同的专科标准,进行2到4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如果是学博毕业,本硕博就11年+规培3年+专培2-4年,这16-18年的学医之路,还没上岗或许就能直接退休了?

在网上有人晒出过自己的规培合格证书,这时间线就足以令人咋舌。

罗大佑弃医从艺,曾是医学生的他如何逃离阴霾

假设18岁开始上大学,专培结束后差不多就35岁了,这个年龄才刚刚开始自己的职场打拼。而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只需要4年就能毕业,然后就开始了职场生涯,等到35岁,可能已经是单位中的中流砥柱业务担当。相比之下,时间成本和待遇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不论规培之路多么艰辛,职场生涯多么枯燥疲惫压力山大,都不是我们放弃生命的理由。

作为医学生,面对压力,尽力排解。坚持不住的时候,或许可以找家人朋友聊一聊,让自己缓一缓。大不了不干了,送外卖又如何?

我们学医是为了挽救生命,但是不能为了学医放弃自己的生命。

何况,遇到困境时也并非只有结束生命这一条路可以走,跳出来!不过是不当医生而已,放弃这一个专业也不代表自己的失败。

要知道,前有鲁迅、郁达夫弃医从文;后有毛不易、罗大佑弃医从艺;国外有契科夫、格瓦拉弃医从文;甚至还有国父孙中山也曾是医学生。

条条大路通罗马。你的生命依旧繁花似锦,只不过现在需要跨过一道门槛而已。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冯小宝丶"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aeR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