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济南,三大战略下的泉城新格局

如今的济南,正在告别“大省份小省会”,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三大国家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栗建昌 王志

地区生产总值5年跨越5个千亿,2021年达到11432.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常住人口超过千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如今的济南,正在告别“大省份小省会”,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开始显现。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省会经济圈龙头城市,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三大新坐标定位下蹄疾步稳,展现出雄心远志。

三大国家战略交汇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了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同年,*务*印发《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济南先行先试的改*权、试验权、先行权;2021年4月,*务*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三大国家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好风凭借力。近年来,济南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2020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40.9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标志着“强省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同年,济南市提出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省会经济圈龙头城市三大坐标。

今年5月,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省会经济圈同城化,实施‘强省会’战略”。目前,济南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金融机构总量超过800家,获批建设全国推荐科创金融改*试验区;以总分靠前名获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济南市以创新为动力源,促进城市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提升了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能级。”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说。

新动能动力充沛

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的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5万多平方米的工厂里,三条自动化流水线全速生产。作为行业隐形冠军,这家企业依靠技术创新,2020年*发40000W激光切割机,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各种工业机器人精准作业,超过百万台高端服务器从这里销往全球。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领军企业,目前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中国靠前。最近3年,浪潮累计突破140多项关键技术,2021年,在国际性能标准化评估组织SPEC测试中,浪潮全新的M6服务器打破145项世界纪录……

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济南市委常委、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主任孙斌说,依托12条产业链“链长制”统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前沿产业发展,济南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支柱产业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崛起成势,规模总量达到1.3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

新产业发展带来城市形象新改变。“世界透明质酸谷”,是济南的新名片。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是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我国透明质酸曾主要依靠进口。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微生物发酵法,成本更低,产品纯度更高,其透明质酸生产技术水平、产业化规模、市场占有率连续14年均位居全球靠前位,目前全球40%以上的透明质酸来自华熙生物。

“目前,济南累计培育*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家,独角兽企业6家;省级以上瞪羚和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423家和1532家;济南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第8位,2021年软件业务收入3803亿元,同比增长20.3%。”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汲佩德说。

瞄准产业前沿,济南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现科创资源历史性突破。山东省、中科院、济南市在齐鲁科创大走廊共建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改变了济南没有*家级研究机构的局面,全市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0家。

济南市发展改*委副主任管圣喜说,2021年济南市“四新”经济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7.7%,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9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7%,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9.5%。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在装配用于出口的自动化设备(2020年3月31日摄) 朱峥摄

追求城市精气神

走进位于济南历城区的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但见山上植被繁茂,山下湖水碧波荡漾,山水相映自成一景。占地面积9300亩的这座*家级历史文化湿地公园,水域面积约3700亩,是全国第五大城中湖。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在鸟语花香中,或徒步健身,或戏水休闲,怡然自得。

五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环境脏乱、建筑破败的城中村。为恢复“齐烟九点”之一华山的秀丽山水风貌与历史文化,济南市下大力气对华山片区进行综合治理,开湖蓄水、治理黑臭水体,打造济南最大古建筑群华阳宫、华泉、崇正桥、烟雨桥等著名景点,重现了赵孟頫名画《鹊华秋色图》之美景。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拥有2600多年建城史,龙山文化、齐鲁文化、黄河文化、泉水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叠加。如何更好展现城市的文明底色与人文底蕴,成为济南的新追求。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气神。”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说。

在硬实力迅速增强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治理水平、居民幸福感等软实力,成为济南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素有“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的美誉。“‘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市风貌和生态优势,是济南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刘强说。

泉水是济南的城市特色,赋予了济南有别于其他任何城市的独特气质和魅力。2021年9月公布的《济南市名泉名录》显示,目前全市名泉总数达到950处,其他散布民间的小泉不计其数,堪称“千泉之城”。

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泉水遗产处处长田晓东说,为全力守护好泉水,近年来济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始终秉持“保泉优先”原则,着力推进科学保泉、精准保泉。

为改善泉水补给区整体水生态环境,济南市对兴济河、玉符河等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提高了地下水渗漏能力;实施五大水库连通工程,在枯水期通过“回灌补源”为众泉“补水”。

修建地铁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至关重要,但为了保护泉水,济南在这一问题上慎之又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总工程师李虎说,在修建地铁之前,济南持续进行轨道交通的保泉研究、科学论证、科研攻关及新技术应用,全力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确保地铁与泉水和谐共生。

如今,“天下靠前泉”济南趵突泉持续喷涌将近19年,创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喷涌时间最长的纪录;去年10月,趵突泉地下水位达到30.18米,创下1966年以来地下水位的*高纪录。“趵突腾空”“黑虎啸月”“墨泉如沸”……2021年,“千泉之城”各大泉群喷涌程度达到几十年来的较好水平,诸多泉水胜景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原则,济南打造优质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品质。如今的济南,更绿更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7%,全市500平方米以上公园达到1086处,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泉城市民生活新常态,赢得了百姓口碑。

为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济南市计划投资155亿元,实施古城(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等历史地区更新改造和提升,将160平方公里老城区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泉城文化风貌区、中央活动区以及名城旅游胜地。

济南古城保护和发展中心主任曲旭东说,目前济南已对百花洲及双忠祠街、芙蓉街、起凤桥街等10余条街巷和“状元府”“题壁堂”等多处文保建筑进行了修缮。

在大明湖畔的百花洲,游人们穿梭在曲水亭街、后宰门街等老城街巷之中,泉水在身旁潺潺流过,老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韵,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济南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连续四年蝉联省会、副省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靠前名。

日前,济南市印发《关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闻名中外的天下泉城、品牌荟萃的魅力之城、创新创意的活力之城、融通内外的开放之城、生活美好的幸福之城等“十大之城”,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坐标济南,三大战略下的泉城新格局

济南奥体中心(2021年2月10日摄) 朱峥摄/本刊

“北跨”黄河 高质量发展

站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黄河公园望岳丘上环顾四周,山河辉映城河一体,大堤公园起伏有致绿意盎然。远处济南黄河凤凰大桥车流如织,在建的济南黄河大桥复线塔吊高耸,崔寨组团天际线初步勾勒出未来新城中高新产业组团的轮廓。

济南南倚泰山、北跨黄河,处于黄河地上悬河段。经过多年发展,济南形成了以大明湖为中心,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格局。其中,城区东西最长处达9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0余公里,城市发展空间日益受限,高质量发展须先“北跨”黄河。

2020年10月,*央、*务*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随着2021年*务*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济南起步区享受自贸试验区、*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试验区“四区合一”的政策红利。

“济南迎来了拥河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机遇,标志着济南向‘黄河时代’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孙斌说,济南起步区的使命就是建设济南的未来新城,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示范区,助力济南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开新局”。

据了解,济南起步区规划面积约798平方公里,与济南现有建成区面积相当,定位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阵地,以实现黄河由天然屏障向发展枢轴转变。

刚过一周岁生日的济南起步区,已初显未来之城的风姿。

为绿色“北跨”黄河的交通瓶颈,去年9月,我国首条穿越地上悬河的盾构隧道,“万里黄河靠前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正式通车,开车最快5分钟可过黄河;今年1月,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建成通车,其跨度、长度、宽度均居三塔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的世界之最。

“目前,济南现有过黄通道15处,规划新增12处,将形成27处过黄河通道布局,主城区过黄通道间距缩短到平均3公里。”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牛长春说。

标定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济南起步区蓝绿空间占比大于70%,发展定位为“四个新”,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告诉记者,起步区确定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3+1”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目前,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等投入运营,并完成20兆瓦燃气轮机首台套销售,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氢能产业领域,济南起步区引进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目前一期项目的氢能创新中心、产业园项目等已开工,预计中试生产线年内可投产。全部建成后,2025年底达到万台产能,2030年底前达到十万台以上产能。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刘德志说,济南起步区还打造京东(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可信云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在复合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起步区的聚集效应已开始显现。目前,累计签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优质项目132个、总投资3161亿元。这些项目将持续释放产业集聚效应,吸引聚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

起步区将成为绿色之城:起步区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纳入发展规划,加快布局无人驾驶等智慧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起步区统筹谋划实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指标在“十三五”末基础上,2025年降低40%,2035年降低60%。

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黄河研究院院长黄承梁认为,济南起步区建设正加速济南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并为山东半岛城市群更好发挥黄河流域龙头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黄河之滨,新城崛起。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一座798平方公里的现代绿色智慧的未来之城正在济南黄河之北逐渐崛起,将努力拔节生长为“镶嵌在黄河流域的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千面憜戈"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ae6C0C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