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张光芒,现代文学大师引领南京百年文学辉煌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南京大学张光芒,现代文学大师引领南京百年文学辉煌

回眸南京文脉,诸多“第一”照亮历史苍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第一篇文学理论文章《文赋》、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均诞生于此,李白、王安石、陆游、萨都剌、张孝祥、袁枚、孔尚任、吴敬梓、李渔、曹雪芹等文豪大家更在此留下了无数彪炳千古的璀璨名篇。

——把目光投向近一百年来的发展,“文学之都”南京依然在续写精彩。由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牵头撰著的《南京百年文学史》,历经七年打磨之后即将在宁重磅首发,此前该书即已入选“文学好书榜”11月榜单。鲁迅、巴金、朱自清、赛珍珠、张恨水、张爱玲……当这一连串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读者们惊讶地发现,南京百年文学史的版图竟如此广袤。

城市性格与文学基因

奠定“南京文学”独特价值

《南京百年文学史》一书的结构清晰完整:纵向上,按百余年来南京文学发展历程的六个阶段分为六章,分别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1912~1927)》《审美与革命的变奏(1927~1937)》《黑暗与光明的交锋(1937~1949)》《社会主义文学的兴起与探索(1949~1976)》《从复苏到新潮(1976~1992)》《生气蓬勃的多元格局(1992~2017)》;横向上,每一章按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与影视等不同体裁,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

张光芒坦言编纂这样一部文学史极其不易,这其中除了有资料繁杂、千头万绪、系统性史料缺失等显而易见的困难,更多的困难其实在学术的层面:“作为区域文学史,‘南京文学史’的合法性要想得到确立,就必须论述清楚南京文化和文学本身的特色,这种特色必须有它的深度、它的影响力做背书,甚至还须发掘出它过去没有被重视的一些特点。如何选择入史作家也是一项挑战。由于南京在现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南京有交集的作家很多、流动性很强、与南京的关系也很复杂,如何辨析作家与南京的关系,确定‘南京作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哪些‘南京作家’可以作为典型的叙述对象,都需要细致的考量。此外,对作家作品如何排序、如何安排篇幅,这个问题不但重要,也是敏感的。”

于是人们看到,在这本《南京百年文学史》中,编写者们从地理诗学的视角,建构起“南京文学史”概念的有效性:“南京文学”是“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文化”又是“金陵文化”的发展承袭,对“金陵文化”,学术界则早有共识——它是指以今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所形成的文化圈,是中华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厚重质朴的伦理文化与精致灵动的诗性文化在此融为一体,形成了这座城市兼收并蓄的文化格局;士大夫阶层与市民阶层长期并存,南京作家游走于庙堂和民间、出入于典雅与俚俗的畅通无碍,又塑造了其雅俗共赏的文化性格、文学精神。一如张光芒所注意到的,南京的文化气息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微妙的熏陶和深刻的影响:有的人本来不写作,到南京后受风气影响,有了创作的灵感,或者写作的风格在这里发生了转型,可见南京对文学创作的天然的召唤力。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部“南京文学史”呼之欲出。

现当代文学名家

多与南京有千丝万缕关联

作为首部系统梳理南京百年文学历程的著作,《南京百年文学史》的面世自然引发好奇与期待:在上天入地搜罗史料的过程中,编写者们有着怎样的新发现?书中又涉及对哪些作家作品的发掘与重评?

“首先,我们在文学史料的发掘方面有不小的新发现。通过第一次系统梳理南京文学报刊的发展状况,我们得出了‘234家’的最新数字,其中仅沦陷时期南京就先后存在着80余种文学报刊,而之前最全的统计数据也不过50余种,可以说突破了对这段历史的既有认知。”张光芒说,“相较于史料上的新发现,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作家(书中涉及的作家共416位)、对作家与南京关系的新发现。在撰著文学史的过程中,我最自豪的就是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基本上都和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见‘文学之都’并非浪得虚名。”

南京大学张光芒,现代文学大师引领南京百年文学辉煌

张光芒

就拿鲁迅来说,该书介绍,鲁迅1898年来到南京仪凤门外的江南水师学堂就读,目前已知的鲁迅最早的作品正是他这一年在南京写下的散文《戛剑生杂记》和《莳花杂志》。据编写者统计,鲁迅写于南京、回忆南京、在南京印行或涉及南京的论文、著述、日记和书信大约50余种,毫不夸张地说,南京是鲁迅离开家乡后的第一个驻扎点,是他最早接触科学、文学新思想的地方,也是这位文化巨人的精神起点。

南京大学张光芒,现代文学大师引领南京百年文学辉煌

鲁迅

至于巴金,他的第一次文学转型就发生在南京。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他还和胡风带领爱国学生到南京下关的英国怡和洋行示威游行,这段抗争的经历让他一生难忘,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即以这段经历为原型。张爱玲因爱人常居南京石婆婆巷,对南京一直怀有特殊情感,《半生缘》中有好几处专门写到南京。张恨水更是创作了多部以南京为背景的小说,不仅深情书写南京的地方色彩、市井民俗,也展现了抗战背景下的民族家国情怀。美国作家赛珍珠在南京写就的“诺奖”作品《大地》,向欧美读者部分地揭开了东方的神秘面纱。在南京长大的作家路翎,他的代表作《财主底儿女们》真切地描绘了南京的生活景象,也呈现了这座城市在现代历史变迁中的尴尬处境。

南京大学张光芒,现代文学大师引领南京百年文学辉煌

巴金

“这些著名的作家作品之前就备受关注,但他们与南京之间的关系在大文学史的视野内并没有得到特别的关注或说明,这一次才系统地剥离和辨析了出来。”张光芒告诉记者,而区域文学史“窄而深”的特色,也赋予了编写者“小题大做”的机会,“我们坚持把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融入到对具体文本的细读之中,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台湾作家余光中曾讽刺作者的几次落泪‘未免太多了一些’,甚至呼吁把这篇文章移除出中学课本,让许多老师无所适从。我们在介绍这篇作品的时候,坚持不受外部论调的影响,从时代背景、朱自清家庭境遇等方面来理解他和父亲之间的复杂感情,给予它应得的评价。”

朱自清

《南京百年文学史》也把卢前、方光焘、陈楚淮等以往较少受关注的南京作家拉回视野,赋予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特别是书中精心摘引的卢前诗篇,穿越百年风尘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令张光芒格外欣慰的,是听说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通读完整本文学史后,又把书中提到的阿垅《南京血祭》找来重读了一遍,最终决定重新出版这部南京大屠杀题材小说。张光芒说,“一部文学史能够引起出版人的重视,引发一波传播和阅读,也是发挥了它应有的价值”。

经典作家悉数“亮相”

九零后“萌新”见诸“史册”

捧读这部《南京百年文学史》,人们同样期待看到的,是至今仍然活跃的“文学苏军”,如何以尚未定型的姿态,进入到文学史的研究视域中。

譬如,对文坛老将赵本夫,《南京百年文学史》将其定位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大地作家’”,称其以质朴炽热的情怀关注着黄河故道土地上的生命变迁,写出了民族文化的心灵史。苏童则是一位“执着于展示残酷青春与人性幽暗的忧郁型作家”,他深沉思索着个体的命运,追问生命的意义,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对“南京文学的绝佳代言人”叶兆言,编写者们发掘出他浸透在南京书写中的一以贯之的文化意识,即对南京辉煌历史、贵族气质、浪漫情怀的失落与无奈,对现代城市图景的某种批判与审视。

《南京百年文学史》还对黄蓓佳、范小青、毕飞宇、周梅森、储福金、韩东等业已被经典化的六零后作家展开精彩论述;来自七零、八零、九零等代际的青年作家们,包括鲁敏、黄孝阳、曹寇、葛亮、孙频,以及更年轻的庞羽、重木、钱墨痕等,都得到了编写者的关注和用心的书写,以跳舞、雨魔为代表的南京网络文学作家们也在书中有所论及。

七年磨一剑,面对这部尚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南京百年文学史》,张光芒欣慰于它实现了编纂之初确立的“学术深度、学术逻辑与可读性并举”的指导思想,同时坚信区域文学史的价值并不低于“大文学史”,地方路径也一样可以通向那些永恒、深刻的文学命题,且呈现出充满地方特色的别样风光;在论及年轻作家时,他更保留了一点善意的“私心”,多鼓励、少苛责,对他们远未完成的文学道路投以温暖的注目和期待,以期创造南京文学更加蓬勃精彩的未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编辑: 陈洁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ClikeWa"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Wq01v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