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技能学习规律, 因材施教构建技能学习团队,依托行业领军人物成立名师工作室,并开办以工匠班、匍匐桥梁学术班为代表的特色拔尖班,积极探索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因材施教构建技能学习团队
学院高度重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具有典型特征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与技能拔尖人才成长成才相匹配的教育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学院打破“自然班”界限,融通“双课堂”,在第一课堂构建基础夯实型(流动班)、就业导向型(订单班)、项目主题型(拔尖班)3类典型的技能学习团队,学生任选其一确定第一课堂所属组织类型;在第二课堂构建兴趣自选型(专业社团)、技能磨砺型(竞赛团队)、职业拓展型(双创团队)等多种技能学习团队,创设“多元时空”技能学习情境和“三时三地”技能学习机制,开展“学业+能力+品质”的“三维并举”技能学习评价,让班级“活”起来、学习“忙”起来、学生“动”起来,实现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教学改革培养技能拔尖人才
学院始终贯彻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依托名师(大师)工作室,开办以工匠班、匍匐桥梁学术班为代表的特色拔尖班,遴选在工匠精神、实操能力、技术含量、综合素养等方面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进入特色拔尖班,开展专门化培养。
特色班积极开展“三三制”改革。实施“三制”培养机制,采用“学分制”管理课堂及实操表现,采用“双导师制”分别指导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采用“进入—退出制”衡量学生学业质量。组织“三小”教学,“小学分”课程促进与企业、家长、学生沟通,满足人才定位;“小班化”教学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根据学生特长及专业知识,确定其专业方向;“小组别”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更好融入生产和研究。
学院将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形成的新工艺工法、标准、科研成果等内容,有机融入特色拔尖班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学生培养无缝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特色拔尖班利用“久马高速”“沿江高速”等行业前沿项目,将课堂开在真实项目上,“带项目上工地”“带任务进工厂”“带比赛进团队”,让学生“真刀真枪”开展实战,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实地开展勘察测量、结构试验、材料试验、实桥测试等工作,进一步加深理论认识,精进技艺技能。
聚合人才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学院坚决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联合蜀道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实施“百名产业导师进校园、百名专任教师进企业、百名专业人员进平台”计划,打造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加强人才“育引用留”,携手行业领军人物,先后为陈斌、牟廷敏、杨文浩、杨征勋、骆德渊等多位名师(大师)建立工作室,吸纳优秀年轻教师,形成工作室团队,建立健全“名师指导、专业研讨、知行合一”的教师培养工作机制,实现高水平师资团队校企共建、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近年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成果显着,先后培养了以世赛银牌获得者、国赛金牌获得者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行者。未来,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目标落到实处,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作出更大贡献。
(杨小燕 肖珊 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