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记者黄玉玲)5日,国新办举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河套规划》)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新办)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体系框架更加清晰完善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委和粤港澳三地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其中明确要共同开发建设河套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深港协同开发河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正式公开发布。

国家发展改*委党组成员郭兰峰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务*印发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横琴、前海和南沙、河套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体系框架更加清晰完善。

在编制《河套规划》过程中,郭兰峰提到国家发改委始终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一方面,明确对实施特定封闭管理的海关监管区域人员进出、货物流动实行“一线”“二线”分线管理,促进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创造高度衔接香港及国际的科研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支持深港开展跨学科基础研究及技术攻关,不断催生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

坚持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协同发展。支持深圳园区加强与香港园区建设时序、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衔接,推动设施互联、服务共享、创新协作,积极配合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有力支撑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建设。

坚持着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创资源。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开展科研合作。充分发挥香港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建设国际领先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率先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郭兰峰表示,《河套规划》的出台,有利于深圳市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对接国际通行创新规则、开展国际协同创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有利于香港将自身科技创新、金融开放等优势与珠三角地区完备产业链深度衔接,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助推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发展;有利于丰富“一**制”实践内涵、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重点研发计划23个科学基金向香港开放

香港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是支撑香港繁荣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河套规划》中明确,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要协同香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基地。

据悉,科技部从2004年开始,双方就建立了科技合作委员会机制,共同研究磋商,在科技政策衔接、科技项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措施。

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林新介绍,科技部支持香港科技力量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3个基础前沿类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向香港开放。支持香港在优势学科和领域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前海、河套、西丽湖这些重点片区布局了一批科技合作平台,支持香港与内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央财政科研经费过境支持香港科技发展,试点为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科研使用提供便利。推动实现13万余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香港开放共享。

此外,科技部大力支持香港科学家参与国家科技政策、规划、咨询和项目评审,目前已经有千余位香港地区科技专家纳入相关科技专家库。还开展了“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等活动,为香港优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搭建舞台。

据介绍,下一步,科技部将落实规划部署,在区域科技创新整体布局中加大对合作区的支持力度,围绕国家所需,发挥香港和深圳所长,支持深港在科技项目、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国际技术转移等各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团队在园区落地,支持开展基础前沿和重点产业领域科研攻关,打造原始创新和重要的新技术策源地。支持开展科技政策先行先试,落实好中央惠港政策,打通制约科技要素流动的瓶颈和堵点,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着眼全球配置一流的科技资源,汇聚国际顶尖的科技人才,营造更加国际化的科研生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为深港两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港深创科园靠前期总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尺

“十四五”规划除了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之外,也将深港河套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会上表示:“香港特区政府非常欢迎《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公布,国家‘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发展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这两个目标,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一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陈国基提到,港深创科园的靠前期规划已经初步完成,总面积可以达到1000万平方尺,将规划具有不同产业主题的片区,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区、产学研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区、新科技先进制造区,以及人才住宿区、商业和附属设施等等。这既可建立多元的创科生态圈,也可打造具有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新社区。港深创科园靠前期的首三座大楼将按照原定时间表,由2024年年底开始陆续落成。“与此同时,我们会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市场的力量,在建设层面提速、提量,兴建高质量的科研和产业设施。”

记者注意到,《河套规划》还明确,到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为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水平,广东省副*长孙志洋表示,现在的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是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跨境的合作条件特别优越,科技创新活力也特别强劲,协同潜力十分巨大。广东省也将在区域协同创新上,加快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利用好深圳园区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优势,加强与香港园区的规划衔接,强化“一河两岸”和“一区两园”的统筹开发利用,共同建设一批功能相互支撑、领域关联紧密的重大协同项目。

同时,要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开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协同,共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也要聚焦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携手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新标杆和国际科创新高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吾本天上人"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WWR0C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