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宁印象——那日与先生的温馨邂逅

="77" ="==" time="211.104" title="献给爱丽丝(贝多芬)中国交响乐团.mp3" ="来自白浪情之友"

原创作者:史锡腾

朗宁印象——那日与先生的温馨邂逅

▲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宁先生。

记得是1971年秋天,我作为知青从农村抽调到襄樊棉纺织印染厂工作后不久, 年近70岁的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宁先生意外地来到我们厂里参观访问。

那时还在“文化**”期间,别说襄樊这个地方还从来没有来过外国人,就是在大城市,一般人对外国人也都是敬而远之,深怕沾上边会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来。面对这位不平常客人的来访,厂革委会领导采用低调政策,仅从基层抽调了4位年轻女工出来简单接待,我当时就是这4个之中的一个。

切斯特•朗宁( , 1894-1984)先生是加拿大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外交家、教育家,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他于1894年12月13日出生于湖北省樊城(今襄樊市),那时他的父母在樊城传教。后来他进入加拿大外交界,并曾在加拿大驻旧中国的大使馆工作。

1949年中国刚解放的时候,西方各国大使馆先后撤离南京,当时加拿大使馆留下代办朗宁暂时负责馆务,主要工作是促使加拿大政府尽快承认新中国,并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不过那时我国政府已经不再承认他的加拿大外交官身份,他只能以“加拿大外侨”的身份继续留在南京。

1951年3月离开中国返回加拿大,以后又先后担任加拿大驻印度、挪威和冰岛的大使,后又任驻联合国大使,并作为加拿大特派代表多次出席在日内瓦、巴黎为结束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而举行的国际会议。

朗宁印象——那日与先生的温馨邂逅

▲1971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对于中加建交和中美建交,对于中华人民**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他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长期的合作共事中,他同我国*导人周*来结下深厚的友谊。

上个世纪70初,已经退休的朗宁先生多次来到中国,并多次到襄樊这个第二故乡寻根。1973年,他作为周*来和**的贵宾再次来到中国访问,周*来、李先念、邓**等中国*导人还在北京人*大会堂设宴招待他和他的家人。

那次朗宁先生来到我们工厂后,领导先陪着他在厂区、车间转了一圈,之后便一起来到一个大会议室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这个会议室当时非常简陋,我们搬开了台下的乒乓球桌,摆上了一些长凳,就算是会场,而台上除了一尊毛**的石膏像,甚至连桌子和椅子都没有。

朗宁先生就站在台边上向大家讲话。这时,一位工厂领导从办公室搬来一张藤椅,让我送上台去,请朗宁先生坐下来讲话。见我送藤椅上台,朗宁先生暂时中止了演讲,他友好地拉住了我的手,用流利的中国话问我是不是襄樊人。我回答说我是武汉人。

后来他又问了我好几个问题,由于紧张,我都记不得当时说了些什么,只是注意到台下闪光灯一闪,好像是他的女儿在下面为我们照相了。朗宁的女儿奥戴丽•朗宁•托平,身兼自由摄影记者、雕塑家、 纪录片 撰稿人、中国事务专家等数职。

她曾陪尼克松访华,多次采访过周*来、邓**等政要,还十数次畅游中国并执行采访任务,到过所有重要的省市、自治区,是靠前个把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报道到西方的人。她拍摄的500多张照片走上了电视和《生活》、《新闻周刊》、《地平线》等刊物的封面。

这次她则是陪父亲回到樊城访问。由于中国当时的*治环境,在厂里访问期间,我方没有一位记者跟随照相,厂里领导也没有与他们在一起照一张相片。没有想到我与朗宁先生谈话的场景却被她记录下来了。

朗宁印象——那日与先生的温馨邂逅

▲朗宁先生与雷海珍的合影。

大约两三个月后,我早已将这件事情置之脑后。这天突然接到厂革委会领导的电话,要我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在办公室里,这位领导拿出一个由襄樊市**委员会写给襄樊棉纺织印染厂**委员会的大牛皮信封,从里面抽出一张有杂志那么大的大照片:在毛**石膏胸像的背景下,一位慈祥的、白发苍苍的外国老人,双手扶着一位中国少女的双臂,正面带笑容地在倾心交谈。

翻到背后一看,背面还有朗宁先生用中文亲笔题的辞:“送给樊城纺织女工 朗宁先生”。

朗宁印象——那日与先生的温馨邂逅

▲朗宁在照片后面的留言。

一位伟人和一个普通女工的这张合影,在我身边整整珍藏了近40年。直到最近我才获知,朗宁先生已于1984年12月31日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堪木若斯市逝世,享年90岁。

愿朗宁先生在天国里安息!

雷海珍口述,史锡腾整理。照片由雷海珍提供。

▲雷海珍近照。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毛 秘《白浪情》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壮士小施"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WVRB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