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指数的微博,不止追热点那么简单

文 | 阑夕

在很多人眼里,微博可能就是一个用来追新闻、追明星、追热点的平台,它的吸引力在于抓住FOMO(错失恐惧症)的用户心态,大家打开微博,只是想要了解这一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还有舆论场都是怎么谈论的。

怎么说呢,这可能已经是一个落后于版本的过时判断了。

根据克劳锐发布的一份白皮书显示,在过去一年里,微博垂直领域的内容规模占比,已经达到了41%,相当显眼。

此处需要补完2个背景信息: 所谓的垂直领域,指的是什么,以及微博是怎么划分内容板块的?

倒着来回答,比较容易。

微博内部对于平台的流量生态,分有4个池子, 分别是垂直领域、社会热点、文娱领域、赛事领域,而垂直领域可以理解为相对专业化(P/UCG)的内容,总计包括25个细分品类,比如行业类的汽车、 数码、时尚,或是生活类的美食、旅游、运动等等。

热点指数的微博,不止追热点那么简单

虽未披露其他3大板块的具体占比,但从垂直领域独占41%这个比例来看,它已经成为了微博站内实质意义上的靠前大内容源。

而这也是微博用了接近10年时间方才修出正果的心法。

· · ·

外相与心法,是禅宗的概念,于微博而言,外相是它的立身之本,是在低延迟的信息流里,让用户可以在靠前时间将自己的时间线和世界的时间线进行同步。

也就是「追热点,上微博」的产品认知,这里的热点,可以是家国天下的时事,可以是明星八卦的绯闻,可以是万众瞩目的球赛,加上围绕热点产生的鼎沸人声,这就构成了独此一家的广场价值。

追热点没什么不好,不好的是,只有追热点。

微博其实很早就意识到心法的重要性,落实到行动上,就是扶持垂直赛道的内容生产,在微博的蓝图里,医生会来聊怎么预防流行病,画师会来贴出从线稿到原画的过程,模特会来分享自己的穿搭心得……

这些内容和热点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重点在于,这些垂直领域的内容供给,可以显着提升微博的平台黏性,而不是「刷完热搜就跑」的用户预期。

用户需要看到专业化的内容,这也是一个合理推测,微博在垂直领域预设的身份或是职业标签接近600个,远超传统意义上的360行,而在隔行如隔山的限制里,让每个行业、每个专长的达人都能活跃起来,当然能够有效打破信息差,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和获得感。

只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从开始投建这套垂直内容生态,到真正看到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的场面,时间成本是如此巨大,甚至还应证了那句充满智慧的老话:「既要凭自身的努力,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从微博站内的趋势来看,2023年以后,用户兴趣的转变相当明显,对新闻热点的消费需求意外下降了,而这种困乏又推动了垂直内容的浏览激增,同时因为有了过去多年的运营建设,微博终于接住了这轮泼天富贵。

· · ·

10年前,微博讲述了一个二次崛起的故事,从那时起,发力垂直领域就是微博的一项长期战略,在几十个细分品类里,一批批的中V破土而生,开始得到从流量到商业的资源倾斜待遇。

然而,扶持中V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刻解决微博的中心化结构,这是产品性质决定的,粉丝更多的头部账号拥有更多的曝光基数,新闻媒体则垄断了报道商品的生产权,更不用说自带流量的明星艺人和各类赛事,垂直内容在微博里的市场扩大,不存在晚上成林的奇迹,只有铢积寸累的量变。

和其他内容板块善于在短频快的时间里迎来流量爆发也不太一样,垂直领域的内容增长是全周期性的,比如去年呼吸道疾病高发时,大量的医生开始科普防治经验,这就满足了相当迫切的用户需要,从而拉动了博主的数据飞涨,甚至被微博的CEO王高飞拿到了财报会议上举例示范。

事实上,微博的流量分发策略也是不断在向解决「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方向调整,尽可能的把用户匹配给高兴趣且高品质的内容。

大多数算法主导的内容平台,会在账号标签上做得极其偏狭,很多运营者都有过吐槽:「如果你有一天发苹果火了,那你这个号以后就只能发苹果,一旦发梨子就不会被推送……」

以社交媒体起家的微博,曾经面临的问题则是关注-分发的基因过于强势了,以致于克制不住马太效应,前人栽树前人乘凉,腰部创作者的曝光成本数倍于大V们。

所以微博顶着不算小的压力——既有大V觉得阅读量下降的抱怨,也有短期数据的不协调波动——在这些年里成功新建了一套关系链+算法链+热搜链的复合分发模式,关系链打底,确保私域推送的基础量,算法链提权,将受欢迎的内容推到公域池拉新,热搜链破圈,用强运营的方式把垂直内容也打造成局部热点。

比如去年第4季度的垂直热搜就已经占到了21%的全站热搜流量,同比增长高至82%,而且9成以上的垂直热搜都是单条微博,这意味着创作者不必担心来自热搜的虹吸影响,相反,垂直内容即使能在局部得到可观的转评赞,还能挤到热搜里形成一个个小的引爆点。

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

· · ·

除了41%的内容占比之外,垂直领域的供需两端都在同步增长,2023年的日均流量同比增长11%,创作者的数量也新增了14%,整个平台的结构都在扭转。

更重要的是,垂直领域的繁荣,对于商业化的利好是毋庸置疑的,广告主未必总会去买全站开屏,但在能够连接目标顾客的场景里,它们的预算不会吝啬。

最明显的,是去年微博创作者们在汽车垂类上的变现收入涨了459%,在这个离谱的增幅背后,是微博逐渐肉眼可见的成为了汽车厂商——尤其是新能源——近身相交的主战场,而越来越多的博主开始吃上汽车这碗饭,也是感知度相当清晰的变化。

以李想公开发博感谢2名微博创作者「给予鞭策」为2023年的收官事件,无论是微博提供的舞台价值,还是用户能够输出的观点互动,都在这一刻达到了不言自明的高潮,事实证明,垂直领域的丰富性就像是冰山的水下部分,不仅更庞大,而且鱼兽成群。

我自己所在的科技垂类也是相仿,微博是中国互联网里AI/大模型内容TGI指数唯二接近200的内容平台,这其实有些反常,因为微博的热闹市井看起来和AI这种前沿科技距离挺远的,但是因为在内容分层上做得足够扎实,让那些对AI产业抱有好奇的用户也能发现合乎胃口的内容和博主。

说到底,基于庞大的用户、流量和生产规模,微博让内容和用户之间的连接效率实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准确度,平台的主要功能不再只是消遣娱乐,还有更多的获得感。

而数据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最终的裁决者,不是平台,而是用户的行为本身,他们是否从各个垂直领域里拥有了获得感,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也为专业向的大V们提供了更有回报的商业循环体系,更有创作动力。

· · ·

阿兰·德波顿在「新闻的骚动」里说,充实的人生,取决于分辨何为重要的事情,是热带地区的罕见降雪、大人物多了一个私生子、一辆出租车后备箱里发现的碎尸,还是一只刚好跃入眼前的红隼、玻利维亚人是怎么过剪头发的、或者一次直面自身责任的内省。

「很多人的信息焦虑症,就像把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借由那些更为沉重和骇人的事件,我们得以将自己从琐事中抽离,让更大的命题盖过我们方寸前的忧虑和疑惑。」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博回归垂直领域,实际上是在跟着用户重新调整他们的价值判断,互联网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发现更大的世界,而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同样的世界。

最难得的是,微博的内容,依然和真人挂钩,当纯粹的算法平台吸引力大量的做号党,微博还在坚持圈地自萌和热搜出圈互相补充且不偏科的产品模式,认真经营内容的博主,都在个人IP上换来了做大做强的机会。

这条路,应该是走对了。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吾本天上人"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cn/fresh/8VqvR0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