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河西走廊,一个最西的节点,就是敦煌。公园前2世纪,海运非常不发达,到唐朝,海运才逐渐发展起来,所以,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后9世纪这段时间,河西走廊成为中国通向西域的唯一通道。
莫高窟,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当我不远千里来到它面前,眼前的景象不禁心潮澎拜:在鸣沙山东麓长约1600多米断崖上,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的石窟,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的世界艺术最美宝库。
出行前的必行攻略,我了解到:莫高窟现存石窟分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共 11 个时代,历时 1000 多年。保存壁画 4.5万多平方米、现存比较完好的彩塑佛像还有2400多尊、唐宋木构窟檐建筑 5座、现存窟龛总数为 735个,其中南区 492 个,洞窟较密集,均有彩塑或壁画;北区洞窟编号有 243 个,大部分洞窟没有壁画和塑像,主要是古代僧侣生活、修行窟,以及埋葬僧人遗骨的瘗窟等。
但是,游人能观看的非常有限,网上预约分A、B票,A票可参观8个窟,B票只能参观4个窟。
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走进第158窟,印入眼帘的是一尊巨大的睡佛,这是莫高窟着名的涅槃窟之一。这尊涅槃像为石胎泥塑像,身长15.80米。窟顶为长方形,四披断面为凹曲线,象征佛寺中的殿堂,南壁是迦叶佛, 北壁是弥勒佛,南壁西侧是弟子举哀、阿难聆听,北壁西侧是王子举哀图,西壁北侧是维摩诘,东壁门上是如意轮观音,东壁北侧是金光明经变,东壁南侧是天请问经变, 窟顶是十方净土。
突然,人群中有游客跪拜,一声肺腑喷薄而出:“我的祖先,牛!牛!”转眼望去,一位身材魁梧的汉子不禁潸然泪下。
面对那千姿百态、风格迥异、栩栩如生的彩塑佛像,纷繁华美的壁画,我是何等的惊艳、震撼,只有现场才能体会。
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的瑰宝”,其壁画之丰富与精致,举世瞩目。彩塑造型生动,色彩明快,体现了高度的写实技巧和性格特征。
彩塑最突出的特点是整窟塑像和壁画互为一体,互相辉映。佛龛、佛坛上的彩塑与四壁的绘画辉映呼应。另一特点是丰富多彩,姿态各异。
最为叫绝的是壁画的颜色。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如此惊艳、自然、舒服的色彩:朱砂、赭石、石青、石绿、蓝靛,这些取材天然矿植物,看似简单、随意的几种颜色,敷于精致繁复的壁画之上,因深浅、明暗、疏密的细微变化,衍生出万千变化的色彩,与壁画本身古朴典雅的色彩,相互映衬,各自生辉。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歌舞升平的大唐盛况:彩带翩翩的仙女,飞天横笛,轻盈、婀娜;反弹琵琶的霓裳羽衣舞;传情达意的手姿;美人窟里菩萨婀娜、姣美的身姿,还有那娇柔、妩媚的眼神。
因为喜爱,想知道关于它的一切,很多问题反复在心中萦绕:
敦煌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它有着怎样的价值;
佛教是怎样传人西域;
莫高窟营造的缘起;
洞窟是如何开凿的;
17窟“藏经洞”里秘密;
96窟的历史原貌之迷;
那些壁画里的故事…
旅行结束后,我先后观看了NHK纪录片《敦煌莫高窟:美的全貌》,和央视10集纪录片《敦煌》。前者较为写实,从微观角度解析了莫高窟灿烂的美学艺术和价值;后者则从历史角度,更为立体、全面的展现了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兴衰存亡,情景再现。也感受到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4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一代代敦煌“守护神”痴心不改,前仆后继的奋斗。
生命本无意义,就像一颗树,一座山,自然轮回,很多年以后,也许它还在那儿,也许它不在那儿。是因为人的意念,赋予了它的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情去感受,就是我最好的活法。
伟大的敦煌莫高窟,灿烂的佛学艺术,与天地永存、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