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共赏王谔《月下吹箫图》宁波风华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入编有不少涉及宁波的作品,有些是宁波籍或曾活动于宁波地区的画家作品,还有一些经由宁波海港出口,见证了古代中国出口贸易和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繁华。

本栏目将结合7月1日至10月7日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及“大系”入编的相关画作,为您介绍一个用艺术方式打开的宁波。

从曾为朱元璋写御容的陈远,到活跃于成化年间的陈端、陈民悦父子;从吕纪的徒子徒孙吕棠、吕健、胡镇、萧增、叶双石、刘俊,到陶佾、姚沾、张珍、桂永昌、周軏、赵备这些独当一面的人物;还有俞廷玉、俞仁父子,以及被明孝宗誉为“今之马远”的王谔和他的兄弟王欢、学生卢镇……他们共同组成了明代宫廷画家中的“四明天团”。

他们中间多人的传世作品亦被收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明画全集》,并在本次宁波特展中展出。

这些人放在画史中单独来看,或都属于“小名头”。但当他们合为一个群体现象被观察,似乎能看到更多深层次的内容。

《聚焦》肖迪文/摄

南宋遗风

明代宫廷院体绘画,自明洪武初年兴起,明宣德至成化、弘治年间达到鼎盛,雄踞明初画坛百年之久。明中后期,以“吴门”为代表的文人画兴起,嘉靖至崇祯,宫廷院画呈衰落趋势,知名画家人数相对减少。

就风格而言,明代“院体”直承南宋。就像明代很多典章制度都越过元代直承唐宋一样,力图消除元代的影响。代表性画家如戴进,他的山水以南宋院画代表人物马远、夏圭为师,并取法郭熙、李唐,遒劲苍润。因为戴进是杭州人,他这一脉的绘画被统称为“浙派”,这也是中国绘画史上靠前个以地域命名的画派。

明代“院体”与“浙派”画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宫廷的力捧,“浙派”有了发展壮大的可能。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聂崇正曾经分析过一个问题,“明代宫廷中何以浙闽籍画家居多?”他认为,这和宋室南渡,将绘画传统遗留在浙江、福建一带有关。明廷要“追宋”,遗留在地方的基因应运而出,开花结果。一批宁波画家的涌现,也在此背景之下。

依时间顺序来看,首位出现在明代宫廷的宁波画家叫陈远,他擅长摹写人物,“过四明,爱其俗尚淳厚,遂家焉”。明太祖朱元璋听说他的名声,把他召至宫廷,给自己画像。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尊容长得不怎么样,但陈远画的,他该是满意,还赏赐了些金帛。

陈远补画过一次朱元璋。永乐年间,某殿火灾烧毁了太祖遗像,明成祖“复召远绘,远为追想濡染如生,成祖对之,不觉泪下”。

传承经典,共赏王谔《月下吹箫图》宁波风华

《画罗汉》轴,落款“四明陈远”。

活跃于成化年间的陈端、陈民悦父子,亦工写照,但没有作品存世。能看到作品的是陶佾,号一山,鄞县人,明孝宗朝任锦衣卫所镇抚,待诏仁智殿。他擅长画龙,淡远得隐现之法,尤精于画虎。大英博物馆收藏一张他的《墨龙》,收录于《明画全集》靠前卷。

陶佾《墨龙》,大英博物馆藏。

从画面看,穿行于云海中的双龙,一上一下,龙身为云层环绕,身躯时隐时现,颇得南宋陈容《云龙图》之神韵。

吕纪的徒子徒孙

明孝宗一朝,吕纪来到了宫里。因他的风格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出现了一批继承其风格的徒子徒孙。

首先,是吕纪的儿子、侄子和外甥们。综合各种文献,我们知道吕纪大概有两个儿子,吕泰和吕端。不过吕纪并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走宫廷画家的道路,而是走一般文人的仕途,进入文人官僚阶层。所以虽然画史也有吕端善画的记载,但这两位并不以画闻名。

比较有名的是吕纪的几位侄子,吕高、吕棠、吕远七,活动于弘治、正德年间。光绪《新修鄞县志》记载,吕高,字崇岳,号松石翁,鄞县人;吕棠,字德芳,号竹村,鄞县人,这两位“翎毛花石皆得家传”。吕远七,也是吕纪侄子,曾画《丹凤朝阳图》,“霞彩流动,其精神意态不在纪之下”。

吕棠有一张《花石鸳鸯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绢本设色,追随吕纪粗笔花鸟风格绘制。山石用宋人“大斧劈”皴法,笔墨简练纯熟。山花红叶点缀其间,色彩对比强烈。水边鸳鸯羽毛鲜艳,神态安详。该作从题材到技法都是明代院画的典型风格。

传承经典,共赏王谔《月下吹箫图》宁波风华

吕棠《花石鸳鸯图》,故宫博物院藏。

吕纪还有个外甥叫叶双石,他从小跟着吕纪学画,擅长山水。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张《松梅双鹤图》,其风格继承吕纪衣钵,以松梅鹤雀为题,款署“双石”二字。描绘细致精确,色彩富丽,法度谨严,从中亦可一窥吕纪绘画风采。

传承经典,共赏王谔《月下吹箫图》宁波风华

叶双石《松梅双鹤图》,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外,浙江省博物馆还藏有吕纪曾孙吕健的《桃溪集禽图》,其打样稿也在“大系”宁波特展展出。图绘水墨山水,溪涧旁游鹅若干。然而鉴定家谢稚柳评论其“画面碎而气格小,与吕纪情意已了无关涉处”。

传承经典,共赏王谔《月下吹箫图》宁波风华

吕健《桃溪集禽图》,浙江省博物馆藏。

除却亲缘关系,吕纪还有若干拿得出手的徒弟。比如宁波人萧增。他跟随吕纪学画,弘治年间跟吕纪一起赴京成为宫廷画家,官至锦衣卫千户。萧增传世画作有《芙蓉白鹭图》,款署“萧增”,钤“金门画史”印,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传承经典,共赏王谔《月下吹箫图》宁波风华

萧增《芙蓉白鹭图》,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另一位宁波人胡镇,亦为吕纪之徒。他“工翎毛花卉,山水颖脱流辈”,还“潜心书学,多综览古今名帖”。胡镇有《跃鱼飞鸟图》传世,今藏京都国立博物馆。此图款书“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署名“四明胡镇”,书法带有隶意,可见“潜心书学”之言不虚。

传承经典,共赏王谔《月下吹箫图》宁波风华

胡镇《跃鱼飞鸟图》及落款,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另据学者赵晶揭示,安徽博物馆藏《四季花鸟图》上署名“四明吕希文”,天津博物馆藏《雪梅山禽图》的作者四明人雷浚,从风格看,也当是吕纪后人或徒弟。

“今之马远”王谔

在吕纪之后,另一位受到皇家认可,又别开生面的宁波明代宫廷画家叫王谔。他字廷直,号东原,奉化人,曾任锦衣卫所镇抚、千户、指挥,活动于弘治、正德年间。

弘治年间,他曾随同乡萧凤学人物、山水画,后专师南宋马远,兼摹唐宋诸家,后自成一格。弘治皇帝孝宗爱好马远画,称“王谔,今之马远也”,可见其成就。

《明画全集》靠前卷共收录8张王谔绘画,分别收藏于北京、安徽、山东,以及日本和美国。

《明画全集》靠前卷收录王谔作品。

以收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月下吹箫图》为例,右上方明月高悬,山崖耸立,中间奇石凸起,石间古松丹枫盘绕,琼阁掩映于树石之间。高台之上,高士吹箫,虚实结合,意境深远,为王谔现存作品中一张极具代表性、成熟的作品。

王谔《月下吹箫图》,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又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江阁远眺图》,布局、笔墨均酷似马远。近景的楼榭与远景的山城遥遥相对,中间一片浩瀚水面,横无际涯,意境高远空阔。

王谔《江阁远眺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王谔还有一个弟弟叫王欢(讙),据赵晶考察,跟王谔一样,也是善画山水的宫廷画家,惜无作品存世。王谔还有个徒弟,奉化同乡卢镇,尽传王谔之艺,今藏上海博物馆有卷他的《十八罗汉图》,收入《明画全集》第二卷。

《明画全集》里还收录了好几位四明画家作品,也是宫廷画家或与宫廷画风相关,此处一并介绍:

姚沾,字惟恩,号墨仙,余姚人,曾任锦衣卫千户,能诗善画,戏写竹木古树,意境清远。其人约活动于正德、嘉靖年间,《越画见闻》里说他和吴门人士有颇多往来,《明画全集》收录了他的《独钓图》。

赵备,号湘南,宁波人,万历年间中书舍人。《明画录》称其善画墨竹,“纵横雄逸,迥出一世”。今上海博物馆藏其《墨竹图》,深圳博物馆藏其《万竿烟雨图》,首都博物馆藏其《四季花卉图》,后者打样稿在宁波特展有展出。其子赵龙,其孙赵山臣、赵良臣均能写竹。

上为赵备《四季花卉图》,中为卢镇《十八罗汉图》。

王偕,字叔与,号画隐,明末画家,善画翎毛花卉,尤工梅。其存世作品有南京博物院藏《松鹰群鹊图》,扬州博物馆的《莲塘秋禽图》,安徽博物院的《芦雁图》,落款多为“四明王偕”。着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在安徽博物院见到《芦雁图》时大为赞赏,称其“技巧精能,实不让于林氏(林良)”,有浙派遗风,该图打样稿也在宁波特展展出。

王偕《芦雁图》,安徽博物院藏。

曾为宫廷画家,惜无作品存世的还有好几位宁波人。如活动于弘治年间的张珍,字子重,号秋江,慈溪人,善花果翎毛;俞仁,字仕杰,一字邦甫,鄞县人,活动于弘治年间,曾任锦衣卫所镇抚,善画鱼、水藻;俞仁的父亲俞廷玉,鄞县人,活跃于成化年间,亦善画;周軏,字廷用,鄞县人,曾任工部文思院副使,活动于弘治年间,善画鱼虾、水藻;桂永昌,字世隆,号桂坡,慈溪人,锦衣卫千户,活动于正德年间,善画人物肖像……

这些人名尚有史书可考,未知还有多少人名失载于史册。透过这些名字,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明代早中期,一大批四明画家投身于宫廷绘画创作的图景,他们形成合力,为扩大“浙派”绘画的影响力汲汲营营。

因为审美取向的选择,他们的名字和作品不像吴门画家那样名声嘹亮,但他们也确实曾经在某个时间段为笔墨的传承接续做出过努力。

中国宁波网记者顾嘉懿

(来源:中国宁波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贰箂箂叁"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my/fresh/8UkfB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