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级的热模锻造,锻锤与模具的应用与优化

文/曹喻镔,王兴云,陈太清,张锋,张为军,陆仲奇·中机锻压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国内锻造企业产量在逐年上升,锻件总产量已经超过1000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模锻件总量占比达到了60%,凭借锻件生产数量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锻造大国”的称号。我国锻造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并未完全掌握锻造行业中的高端核心技术,高档次模锻件产品的研制生产仍相当落后,特别是大锻件,中、高端锻件产品,仍然长期被国外大锻件企业占据。航空航天的核心锻件主要依赖进口,汽车锻件的高档产品有70%~80%是进口。

锻造行业是重资产行业,模锻主力设备包括传统的锻锤、螺旋压力机、热模锻压力机、模锻液压机等等,但是,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锻造设备供应滞后,锻造装备技术、材料技术、锻造技术的落后,使得我国仍然不是“锻造强国”。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黑色金属模锻件需求将受到冲击,小型模锻件产能将会过剩,而大型模锻件需求将有所增长,有色金属模锻件需求将呈现大幅度增长。传统小型锻造设备将面临淘汰更新,大型锻造设备将面临适应自动化需求的升级与再制造。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传统主力锻造设备大型锻锤与高能螺旋压力机的改造与升级方案分析,阐明了大型锻锤与高能螺旋压力机技术升级与再制造发展方向。

大吨位锻锤的升级与改造

锻锤的优点

锻锤打击速度快,力能比大,打击频率高,是真正做到趁热打铁的设备,工艺适应性强。锻锤在高合金特殊钢及高温合金材料的锻造、复杂异形零件的锻造、薄筋板零件的锻造、有重量公差要求及高表面质量要求的锻造等方面显示出了特殊的优势。锻锤是一种万能性的、最为传统的锻造设备。

锻锤的缺点

⑴锻锤是冲击成形设备,冲击力与速度引起的振动和噪声,会传向基础和周围环境。

⑵锻锤本身的振动给锻锤的自动化带来困难,而且仍然需要熟练的操作工。

⑶较高的锻打速度增加了金属变形抗力,容易造成锻件水平方向金属急剧流动,对于模锻件会影响模具使用寿命,对于大的自由锻件会导致表层与心部组织不一致,心部不易锻透。

⑷速度越高,打击噪声越大,噪声给操作者带来伤害。

⑸大吨位锻锤的振动和噪声难以控制。

锻锤未来趋势

由于振动、噪声及难以实现自动化等缺点,一般大批量中小零件的锻造已逐渐被其他设备及工艺所取代,如楔横轧、辊锻、旋压设备、打击力内部平衡的热模锻压力机与螺旋压力机、成形速度可控制的液压机。除非工艺需要,否则传统意义上锻锤的生产与应用已经不符合当代工业化大生产趋势与要求。

但对于高合金特殊钢及高温合金材料的锻造、复杂异形零件的锻造、薄筋板零件的锻造、有重量公差要求及高表面质量要求的锻造,锻锤由于其极强的工艺适应性仍然有较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当今U 形机架程控锻锤的出现,锻锤的几何精度与能量控制精度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全液压驱动技术、数字化程序控制、整体U 形机体结构、弹簧加阻尼隔振基础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应用,为生产高精度锻件提供了保证,锻锤已成为符合高效、节能、环保要求并具有高精度、高可靠特点的现代化的精密锻造成形设备,程控锤技术使得锻锤再次得到了复兴(图1)。大吨位锻锤、自由锻锤由于其工艺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力能比,对于中小批量的大锻件生产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1 450kJ 程控全液压模锻锤

锻锤升级再制造主流技术

⑴驱动技术。

我国锻锤经历了从蒸空锻锤到液气锤再到全液压锤发展历程,全液压双作用驱动技术为当代锻锤驱动主流技术,全液压双作用驱动的基本原理是:液压缸下腔通常压,上腔进油,锤头快速下降并进行锻击,上腔排油,锤头提升。

全液压驱动技术(图2)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锻锤的传动效率与能源利用率及可控性,基本实现了零排放,可实现锻锤的数字化控制。

最初级的热模锻造,锻锤与模具的应用与优化

图2 全液压自由锻锤动力头

⑵液压集成技术。

锻锤是工况最为恶劣、冲击振动最大的锻造设备,加之热锻的高温工作环境,无管化的液压集成技术是全液压驱动技术得到可靠应用的保证。锻锤液压动力系统采用无管化的集成设计,即油箱、控制阀块、液压缸、电机油泵高度集成并顶置安装,通过集成块将液压先导阀、大通径无泄漏锥阀、防锤杆断裂安全阀、工作缸、蓄能器高度集成。

中机特有的缸阀一体高度集成技术(图3)具有响应速度快、通流量大、结构简单、紧凑、油路短、流量和压力损失最小的特点,高效安全可靠。

最初级的热模锻造,锻锤与模具的应用与优化

图3 中机特有的缸阀一体液压动力头

应用缸阀一体技术改造的程控锻锤,其动力系统、驱动系统高度集成,地面没有动力站,有利于车间装备布局,采用此技术与随动控制液压锤技术优势如表1 所示。

表1 缸阀一体技术与随动控制技术相比的优势

⑶控制技术。

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及人机界面,方便操作者依据锻件成形需要设定并精确控制打击能量及打击步序,重复打击精度可达到±1.5%;避免了富余能量的打击,锻锤的振动情况大为改善,打击噪声有所降低,同时也降低了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锻件的精度也相对稳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模具的寿命均得到提高。由于锻锤的在线测量技术仍然没有取得突破,锻锤控制依然采用数字化输入,没有实现闭环控制,更确切的说锻锤控制是数字化的程序控制。

程控技术的应用彻底摆脱了锻锤对熟练操作技艺的依赖,为锻锤的自动化连线创造了先决条件,程控锻锤可通过总线控制,实现与机器人及周边设备的联动。

⑷锤体结构。

设备是为了满足工艺需求,单臂自由锻锤(图4)三面开放,操作空间大,但是结构刚性差,适合中等尺寸的法兰盘类锻件、空心球类锻件的生产。

最初级的热模锻造,锻锤与模具的应用与优化

图4 单臂自由锻锤

双臂自由锻锤(图5)结构稳定性较好,工作开间较大,适合各种大中规格自由锻件的生产,尤其是胎模锻生产。

图5 双臂自由锻锤

程控锤采用整体U 形锤架、放射形宽导轨结构,具有导向精度高,精度保持性好,适合精密模锻件的生产,目前中机锻压最大U 形锤架程控锻锤达到190kJ(图6)。

图6 中机U 形机架16-190kJ 程控全液压模锻锤

大吨位有砧锤(图7)由于制造、运输、安装条件的限制,仍然采用原有的分体机架结构。

最初级的热模锻造,锻锤与模具的应用与优化

图7 大吨位有砧锤

上下锤头相对运动,悬空打击的对击锤(图8),一般适用于规格较大的模锻锤,对击锤与相同当量的有砧座锤相比,设备力重比大,重量轻,对设备基础及周边环境的振动冲击小,可大大降低设备的总投资和车间的造价。

最初级的热模锻造,锻锤与模具的应用与优化

图8 悬空打击对击锤

⑸减振技术。

锻锤的基础分为直接隔振与间接隔振:直接隔振包括枕木隔振基础、弹簧加阻尼隔振基础、橡胶弹性隔振基础;间接隔振即在锤座与隔振器之间设置一具有一定质量的混凝土块或配重,以减少振幅,间接隔振一般适用于对隔振要求较高的场合。

弹性隔振基础有效地减少了锻锤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了车间的建造成本,降低了设备本身振动冲击加速度的等级,减少了设备故障,提高了设备的精度保持性及可靠性。

大吨位模锻锤一般采用对击锤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打击对基础的振动问题,但结构较为复杂。大吨位液压自由锻锤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大生产过渡时期的产物,由于安全、环境因素应加以限制,不应成为锻锤的发展方向,液压自由锻锤的发展应注重灵活性、可靠性、安全性。

高能螺旋压力机升级与改造

惯性螺旋压力机滑块行程速度较慢,略带冲击性,可以在一个型槽内进行多次打击,可以为大变形工序(镦粗、挤压)提供大的变形能量,也可以为小变形的工序(精压、压印)提供较大的变形力。惯性螺旋压力机承受偏心载荷的能力较差,通常用于单型槽模锻,制坯一般在其他辅助设备上进行,也可在偏心力不大的情况下布置两个型槽,如压弯→终锻或镦粗→终锻,一般用于中小型锻件的中小批量生产。

螺旋压力机靠打击能量进行工作,其工作特性与模锻锤相似,锻件成形的变形抗力是由床身封闭系统的弹性变形来平衡的,结构特点与热模锻压力机相似。所以,螺旋压力机是介于锻锤和热模锻压力机之间的一种模锻设备,有一定的超载能力。

高能螺旋压力机是利用飞轮离合器传递能量的成形设备,相对惯性螺旋压力机(电动、摩擦压力机)其优点如表2 所示。

表2 高能螺旋压力机和惯性螺旋压力机优势对比

最初级的热模锻造,锻锤与模具的应用与优化

高能螺旋压力机优点

高能螺旋压力机是模锻主力设备中性能最为优越的精密成形设备,打击能力大,打击频次高,装机功率低,导向精度高,滑块、工作台均可设置顶料机构,具有很强的工艺适应性,适合多工位轻重打击。高能螺旋压力机采用计算机控制,可以预选打击力、打击行程、编程多工位锻打,自动显示故障;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适合配置在中、大批量连续生产线,实现高精度、高效率、节能、节材生产。

高能螺旋压力机缺点

高能螺旋压力机采用液压回程、液压离合器、液压顶料,所有液压驱动与控制均集中在地面旁置的液压站上,并通过大量的管道与回程缸、液压离合器、液压顶料等执行机构连接,片面地强调了液压系统的高度集成,系统复杂,管道繁多,漏油倾向严重。

高能螺旋压力机未来发展

小规格高能螺旋压力机可采用气动离合器实现飞轮能量传递,利用磁阻电机或伺服电机拖动小惯量惯性盘驱动滑块往复运动;结构简单可靠,有效克服了传统液压高能螺旋压力机的漏油缺点。但由于气动离合器的一些缺点,难以适应大规格高能螺旋压力机的能量传递需求。

2500 吨以上大吨位高能螺旋压力机则采用液压离合器实现能量传递,采用液压缸回程。

传统液压离合器式高能螺旋压力机改造升级途径:尽可能取消液压管道,不是片面将液压系统集中,而是将液压系统设计尽可能融入到主机执行系统设计中去。

传统液压离合器式高能螺旋压力机再制造升级(图9)措施:

图9 中机改造升级的液压高能螺旋压力机

⑴将蓄能器与回程缸融合设计,取消了四个大直径管道;

⑵将离合器液压动力系统与回程缸动力系统融合设计,取消原有离合器驱动油泵系统,利用液压离合器的动作实现回程缸的换油;

⑶将螺杆副润滑与球面轴承多点润滑集中制冷;

⑷取消原有大规模地面液压动力站,在机身两侧窗口上端设置两个液压站平台,一个用于安装润滑油的循坏系统,一个用于上下顶料系统,可大幅减少油管数量与管道长度。

——文章选自《锻造与冲压》2022年第9期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呕白呗"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fresh/8Uk0vC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