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句曾经流行于网络上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但是,由于各种生活琐事,加上一些条件限制,能够有勇气实践这句话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显得格外亮眼,他出生于100多年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只身一人,以脚步丈量世界,耗时8年,游历了40多个国家,会见了2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名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靠前个徒步完成环球旅行的人。
完成这一壮举的,是一个中国人,他的名字,叫潘德明。
01 少年梦想
1908年1月8日,浙江湖州的一个教会家庭,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潘德明。潘德明的父亲是一名“红帮裁缝”,也就是为外国人做衣服的裁缝。因为父亲的原因,潘德明有机会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人和文化。
很小的时候,潘德明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热衷于户外运动,最擅长的是慢跑和爬山。长期的体育锻炼,造就了潘德明极佳的身体素质。这为他将来的旅行生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潘德明
那时的潘德明,由一名美国籍的老妇人照料,这个老妇人,年轻时在中国办学多年,知识渊博,风趣幽默。她时常给潘德明讲国外那些奇闻异事,总总趣味内容,引发了小男孩对外面世界的无限神往。于是一有机会,潘德明就到处寻找关于世界地理、旅行经验的书籍,读得津津有味。
12岁时,潘德明跟随父母来到南京生活,之后就读于上海南洋高级商校,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了。
1928年,20岁的潘德明,在南京开了一家西餐厅。这家名为“快活岭”的餐厅,在他的精心经营之下,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顾客,就这样,潘德明挣得了人生的靠前桶金。
有了一定的积蓄,这个不安分的年轻人,再次想起了他儿时的那个梦想,那个想去外面世界看看的愿望。可是,餐厅老板与旅行家,两者的身份转换,似乎缺少一个契机。契机,需要耐心等待。
02 亚细亚步行团
时间到了1930年,机会悄然而至。这年夏日的一天,正在翻看上海《申报》的潘德明,无意中浏览到了这样一则新闻:上海的几个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名为“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的组织。他们宣称,要让中国人摆脱“东亚病夫”的标签,从上海出发,走遍全亚洲,为中华民族争光。
一看完这个消息,潘德明激动万分,当即决定加入他们。心动不如心动,他果断停掉了餐厅的生意,靠前时间赶往上海。可惜到达申城以后,步行团已经离开了这里,此时正在浙江境内。
于是,潘德明又乘车追至浙江,终于在杭州与步行团会面。 找到组织的潘德明,跟随小伙伴一路前行,情绪十分高昂。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很快,他们就感受到了旅途上的艰难。走过了福建、广东、广西,伤病一直困扰着这群年轻行者,不断有人退出,成员数量肉眼可见的减少。
等到半年后,行至越南北部城市时,原先5男3女的团体,只剩下了3个人。在这里,步行团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情迎接。同时,潘德明发现了步行团其中的猫腻,这群人其实是在利用海外人士的爱国情怀,为自己募捐谋私利。而潘德明的旅行初衷,显然不是这样的。
接着,步行团到达清化市,队伍内部分歧更加严重,不久以后,潘德明收到了消息:另外两个人因为伤病,无法继续坚持,决定退出这次徒步行动。就这样,团队一拍两散。
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潘德明陷入了沉思中。经过慎重考虑,最后他决定:即便一个人,也将继续行程,不但要游遍整个亚洲,还要环行全世界!
在潘德明看来,只有西行,才能遇见更多未知的事物。即使那些未知,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03 路在脚下
1931年,在越南西贡市,潘德明利用之前得来的捐款,买了一辆“兰翎牌”自行车,定制了一本空白留言册,开始了自己的环球之旅。
他从越南向西北方向骑行,先后途径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到达了新加坡。在当地,潘德明见到了著名华侨企业家,被称为“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大王”的胡文虎。胡文虎不仅在潘德明的留言册上,写下了满满的祝福,成为了靠前个题词人,还慷慨解囊,将他送上了开往印度的轮船。
到达印度以后,潘德明拜访了大诗人泰戈尔,对方为他题写:“我相信,你们有一个伟大的将来。”接着,他又受到了总理尼赫鲁、圣雄甘地的接见。
尼赫鲁给他的经费资助,甘地对他的真诚鼓励,让潘德明再一次深受感动。百感交集的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国人期望之殷,德明自当勇往直前,力振民族精神,以雪‘病夫’之耻。”
潘德明的下一个目标,是非洲。经过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横渡了苏伊士运河,潘德明于1932年,靠前次踏上了埃及的土地。
在埃及首都开罗,潘德明偶遇了几位华人留学生,看到来自遥远祖国的同胞,留学生们十分的热情。他们主动为潘德明寻找住宿的地方,提供当地景点信息,还当起了翻译和向导。就这样,一群人互相陪伴,来到了狮身人面像脚下。望着眼前神秘的金字塔,感受着古老神庙的庄严气息,潘德明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意识到,即使像埃及这样的文明古国,在西方列强的炮火面前,那些曾经的辉煌,终将化为一堆残垣断壁。落后就要挨打,古老的中国同样如此。于是他有了新的想法,决定去欧洲地区的工业化强国看一看。
04 游历欧洲
潘德明乘船从亚历山大港出发,一路穿过地中海,抵达了希腊。在奥林匹亚游览期间,他看到了报纸上关于中国的一则新闻:1932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决定不派运动员参赛,给出的理由居然是“没钱”。
失望至极的潘德明,立即用中英两种文字,写了一张纸条,上书:“中国人潘德明步行到此。”然后放在了古运动场遗址的石柱旁,以示自己的立场。不久之后,他就在希腊首都雅典,受到首相维尼齐罗斯的接见。
随后,潘德明游历了土耳其、保加利亚、奥地利、瑞士等国家,于1933年7月,进入法国境内。在巴黎,恰逢法国举行大型国庆活动,潘德明幸运见到了法国总统博朗。接着经朋友介绍,他有机会与张学良见了面。
当时的张学良,已经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况且身体不好正在养病,但是听说了潘德明的步行经历后,十分感兴趣,决定会一会这个神奇人物。
聊天过程中,受到潘德明自强精神的感染,心情激动的张学良,在留言册上大笔一挥“壮游”二字,然后对他说:“先生几年的艰苦行程,为中国人争气,我钦佩不已。”言语之间,真诚质朴。
在德国期间,潘德明见到了**。野心勃勃的**,此前对中国颇有一番研究。他竟然拉着潘德明聊了两天,还亲自为对方画了一副蹩脚的人像。
张学良
等到横跨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时,潘德明再次遇见了张学良。几个月后,在英国华侨的资助下,手握少帅赠与的船票,潘德明继续上路。“欧罗巴”号邮轮载着他,驶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05 归国心切
1934年1月,踏上美洲大陆的潘德明,受到纽约市民的热情迎接。接着在加拿大溜达一圈之后,潘德明又回到美国,罗斯福总统在首都华盛顿,盛宴款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罗斯福拿着一枚金色奖牌,对潘德明说:“这是美国人民送给你的,是你这个勇敢的英雄,早该获得的荣誉,也祝你继续拥有这份勇气和力量!”在总统的安排之下,潘德明还参观了当时的世博会,里面的先进科技让他大开眼界,他也因此成为靠前个以私人名义,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人。
在环游的各个国家中,美国是潘德明停留最久的地方,他在这里待了整整一年,深入到了很多区域,收集了相当丰富的地理资料和人文信息。更重要的是,了解到美国北部发达的工业情况。在福特汽车厂,工作人员送给他一份珍贵的礼物,那是一个装满汽车原料的小铁盒,里面包括铁矿石、石英石等十二种工业用材料。
正是这份体积不大的礼物,触发了潘德明的诸多感想。在他的理解里,中国也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他的心已经飞到了国内,想早日为祖国开发矿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归国心切的潘德明,顾不上思考,立即搭上了开往古巴的航班,后又经巴拿马跨越大洋,到达澳大利亚。接着特意绕开侵略者日本,经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回到了中国的云南境内。
休整一段时间之后,1937年7月6日,潘德明抵达上海。这是他环球之行开始的地方,距离当时离开这里,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
06 回归平凡
七年的陌生旅途,其间的艰险可想而知。在中东沙漠地区,有一段时间,他的水和粮食几乎耗尽,几次晕倒在地。后来又遭遇一伙劫匪,将他身上的钱物全部抢走,在潘德明的再三乞求之下,总算保住了那本留言册。
在印度的一个小乡村,潘德明遭遇了一群大象,他果断躲进了最近的山洞里。这群大象似乎很生气,在外面折腾了一宿才离开,等到潘德明出来时,才发现整个村庄遭到了严重破坏。后来他听一位村民讲,是因为当地人,前不久刚捕杀了一只小象,这些大象是来复仇的。
在澳大利亚时,潘德明被土著人当成俘虏,吊在了半空中。所幸他学过毛利语,急忙向对方说明了身份,土著人原先垮着的脸,立马舒展开来,不仅将他松绑,还邀请他出席宴会。在餐桌上,潘德明品尝到了当地的上等美食,既有一种叫蛴螬的毛毛虫,又有烤蜥蜴,还有蜂蜜酿成的酒。第二天,部落首领派出几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将潘德明安全送出了原始森林。
回国后的潘德明,念念不忘参观世博会时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勘测祖国山河,绘制中国官方地图,而首要目的地,是青藏高原。
可惜他的这个宏伟目标,被战争无情打乱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民族危难之际,潘德明靠前时间行动起来,捐出了自己在环游世界中,各国华侨资助他的所有钱款,共计10万美金。此后,定居上海,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平凡的日子里,潘德明结了婚,有了孩子。1941年,他就职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可惜时间比较短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的旅行生活,潘德明并不能适应国内的工作,很快便失了业。他只好继承父亲的衣钵,干起了裁缝活,勉强能维持生计。加上他有绘画技能,业余时间还会替人画宫灯,补贴家用。
1960年代时,曾经有泰国华侨王明道来寻访潘德明,希望收集到更多的故事。此时改名潘子明的他,托弟弟与对方会面,谎称潘德明已经过世,来人只好失望离开。王明道回到泰国后,与担任华侨商会会长的哥哥一起,为潘德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
1976年10月18日,在上海永康路的一处陋室里,潘德明突发心肌梗塞,溘然长逝,时年68岁。一位旅行家的精彩人生,就这样戛然而止。
07 废纸中的珍宝
1979年,上海少儿出版社编辑季一德,在参加一次体育工作会议时,发现了潘德明这个人物线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经过多方调查走访,终于找到了上海永嘉路派出所,所里有一批正待销毁的废弃资料,季一德在堆积如山的废纸里努力寻找,刨出了潘德明的个人物品,那里面有他的护照、票据和书信。
接着,季一德看到了那本留言册,即重达4公斤的《名人留墨集》。翻开厚厚的留言册,上面赫然签着1200多个团体和名人的题词,其中包括20多个国家元首的手迹。此外,还加盖有571枚邮戳和印章。
激动不已的季一德,开始四处收集有关潘德明的资料,最后总结出了一部报告文学,叫《异域万里行——潘德明只身环游世界闻见记》,在报纸上分篇章连载,又发行了单行本。被时代封存的潘德明,英雄事迹得以重见天日,被世人所知晓。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赢得了靠前块奥运会金牌,不久之后,一部反映该事件的纪录片《零的突破》拍摄出来,并在国庆期间隆重上映。片中,出现了潘德明的画面,时长接近3分半钟,解说部分介绍到:这是“中外体育史上罕见的一大壮举”。
毫无疑问的,潘德明成为了自行车骑行的代表人物,中国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高荣誉,也被命名为“潘德明骑游奖”。
08 志在远方
踏遍各大洲,途径40多个国家,行程数万公里,成为靠前个徒步完成环球旅行的人,潘德明用坚定的脚步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对于他而言,体会最深刻的,不是途径国家的美丽风景,不是环游中的各种惊险,而是苦难旧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强烈对比,正是这种巨大的落差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体育,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拨开乱世迷雾,路,就在脚下。潘德明用自己的方式,倾尽全力报效着祖国。他的壮举,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觉醒了一个时代。
赤子的旅途虽已结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仍在继续。今日之中国,盛世如先辈们所愿。
参考资料:《环球旅行记:旅行家潘德明的故事》、《经典连环画手稿:潘德明徒步骑自行车周游世界》、纪录片《寻找潘德明》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