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这首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和贾至舍人早朝 大明宫 之作》,形象地重绘出了盛唐时期大唐帝国宫庭的繁华气象。
大明宫航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大明宫 ,作为大唐帝国的*治中心和国家象征的大朝正宫,大唐帝国的二十一位皇帝中有十七位于此朝*治国,在公元七世纪到九世纪曾闻名于全世界,有着“千宫之宫”的美誉, 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重要场所,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大明宫 ,位于隋皇宫大兴宫、即唐太极宫之东北,唐京师长安城(今西安)北郭城外的龙首原,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是唐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三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始建于公元634年,唐太宗贞观八年,原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尽孝道为其父亲李渊所修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已故。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更名为大明宫。公元662年,龙朔二年,唐高宗重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朝政,至此开启了“大明宫”作为大唐帝国新的*治统治中心地位的序幕,历时达200余年。尔后两次易名,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正式定名为 “大明宫”。
太液池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 名称的由来民间流传有不少奇异的传说,其中就有这样一个传说,大明宫始建之初,有人在地下挖出一面青铜宝镜,快马送至朝堂之上,唐太宗李世民震惊,急召群臣商议,谏议大夫魏征认出此宝镜为秦始皇曾经用来清除异己的镇国之宝,名曰“秦镜”,能照见人体内的五脏六腑,更能照出群臣的忠奸和国运的兴衰。大明宫建成后,秦镜被悬挂在朝堂上震慑妖邪,以后也就有了"明镜高悬"的说法。有宝镜镇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也就有了“大明宫”的得名。这也就不过是民间艺人或者历代文人的一种臆念、一种遐想罢了,万不可断言信之,只能作为一种茶余饭后闲聊时的一味佐料,凭空多增添一些大唐王朝的神秘感而已。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从各种文献中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大明宫这一名称的由来更倾向于取之于《诗经》的说法。应该是“大明”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诗序》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由此大明宫如同未央宫之名一样,也同样取自《诗经》,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标榜的一种自我的鞭策激励之意。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文献记载:
“大明宫”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三个门,正中为大明宫的正门 丹凤门 ,东西两侧分别为望仙门和 建福门 ;北面三个门,正中为玄武门,东西两侧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一个门为左银台门;西面两个门,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三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玄武门。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 整个宫域内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前朝的中心为外朝的含元殿、中朝的宣政殿、内朝的紫宸殿,内庭有太液池,各种别殿、亭、观等30余所。
天下靠前门丹凤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中, 丹凤门 是大明宫的正门南门,门前是宽达近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丹凤门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中轴线分布。《雍录》载:“大明宫自丹凤门有含元殿,再北为紫宸殿,南北相沓,三座建筑都建于山岗之上”。前朝区占据了宫域内的*高端。
天下靠前门丹凤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丹凤门 作为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东西长达近200米,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其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均创历代都城门阙之最,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靠前门”。丹凤门是唐王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通道,门上有高大的门楼,也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
含 元殿遗迹(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含元殿 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之间有长600余米的御道,是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之所,俗称“外朝”。在其主殿周边分别建有三出阙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威严壮观,气势巍峨,居高临下,整座长安城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无论是大朝仪、还是皇帝上尊号、改元大赦,都属于含元殿的礼仪功用。除了用做礼仪,含元殿使用很少。见于史料的仅有宴燕群臣和策试举人。唐玄宗经常在含元殿大宴群臣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宴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鸠杖" ,规模很大。唐玄宗还曾在开元八年(720年)、九年(721年),天宝元年(742年)、三年(744年)四次在含元殿策试举人。
宣政殿(图片来源于网络)
宣政殿 在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70多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大唐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历史进程的诏令,都是从这里议定发出的。主要是在这里望朔受朝、平时的常朝听政、举行皇帝亲躬的典礼仪式、传授国玺及新帝即位,以及皇帝经常在此进行殿试举人,举办每年五月一日的大会群臣,接见番邦使节等等。
紫宸殿遗迹(图片来源于网络)
紫宸殿 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宣政殿之后有紫宸门,门内有紫宸殿,为寝区主殿。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紫宸殿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也称天子便殿。
太液池(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前朝,即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殿之北为后庭。也就是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为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称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天子寝殿和便殿,大多被集中到了太液池东南的高地上;皇帝于后庭理政和宴请群臣的场所,被安置到了太液池西南岸的高地上。而在太液池的北面,地势广阔低平,则排列分散了一些游艺的场所和太液池的附属景观,如拾翠殿、跑马楼、斗鸡台等等娱乐场馆。
麟德殿(图片来源于网络)
麟德殿 ,建于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是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也是唐代建筑中形体组合最复杂的大建筑群。是皇帝宴会、非正式接见和娱乐的场所。唐代皇帝经常在这里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活动,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500余人。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
三清殿(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王朝历代皇帝都崇尚道教,李世民曾追认老子为李姓始祖,主要是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故大明宫内道教宫殿较多,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建筑。供奉道教神仙的殿宇及道观、道场至少有十余处,以道教词汇命名的建筑物,举不胜举,这是道教在唐代宫廷中极盛的一个标志。其中,三清殿则是大明宫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筑,最为壮观,位于宫城的东北隅,台上是楼阁式建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大明宫规模恢宏、气势浩大、格局完整,被誉之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然而随着唐王朝的一步步地衰落,“大明宫”也渐渐地从巅峰走向了没落,最终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淹没在了历史的时间长河之中。
据考证,“大明宫”的衰败,主要是毁于兵燹,先后经历了三次焚毁。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靠前次焚毁 :公元880年,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起义,率军攻入长安,围城交战三年,长安城“宫、庙、寺、署,焚荡殆尽”,大明宫也未能幸免,遭受了一次很大的损毁。
第二次焚毁 :公元 896年,唐昭宗乾宁三年,李茂贞的岐山军“犯京师,宫室间舍,鞠为灰烬,自中和以来,葺构之功,扫地尽矣”,“中和年以来,葺构之功”。黄巢兵退后,重新进行了一次修缮,然而不过五年,李茂贞的又一把火又把大明宫“扫地尽矣”。
第三次焚毁 :公元901年,天复元年十一月,强蕃朱全忠西入潼关,宦官韩全诲“火焚宫城”,劫昭宗西去凤翔。公元904年,天佑元年,朱全忠下令废毁长安城。这一次最终使本己破败不堪的大明宫彻底损毁,空余残垣断壁,一派萧杀,满目疮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宋以后,大明宫宫域内的遗迹已难觅其踪,也昭示着“大明宫”这个盛唐时期的辉煌宫殿,真正走下神坛,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气势恢宏的实物景象彻彻底底地淡化出世人的眼界,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堆砌在书案文牍上文人骚客的古文诗集,陈列在文房墨客庭堂之上的书画卷轴当中。
唐代宫苑建筑是中国传统宫苑建筑的鼎盛巅峰。“大明宫”作为唐代皇家宫苑建筑的代表之作。与大唐帝国历史文化、*治权力密不可分,是我国古代最强盛时代的独特见证,是最具代表性的无可替代的唐文化载体,蕴含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要素,代表了中国古代传统宫苑建筑发展和中国建筑艺术体系发展的高峰。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1年3月4日,大明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国*务*公布为靠前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9月9日,史诗纪录片《大明宫》在联合国总部首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在联合国首映的先河 。
2010年,西安市在大明宫原址建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2014年6月22日,大明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1年10月18日,大明宫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大明宫遗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穿梭于古今之间, 虽跨越了千年的岁月洗礼,经受了朝代更替的文化淬炼,空留了沉积于地下的地貌遗迹,但“”大明宫”,其挥洒出的浓郁浑厚的文化感染力,始终带给世人无限的遐想与沉思,感叹于其悠远巍峨的神采,震撼于其浩瀚博大的气势!畅游其间,如梦如幻!
参考文献:
西安晚报《如日之升 则曰大明》 . .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
西安市旅游局《千宫之宫》
西部网《唐大明宫历史沿革 曾是长安城最大宫殿》、《丹凤门-开启大唐盛世历史之门》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