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宽恕的桥梁》,穿越偏见与误解,感悟人生真谛,让你重新审视人性的光辉。

曹保平导演的新作《涉过愤怒的海》是一部充满情感张力和人性探讨的电影。黄渤、周迅、张宥浩等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使得这部电影在视觉和心灵上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涉过愤怒的海》采用了犯罪悬疑的叙事结构,内核讲述家庭伦理的悲剧。以留学生小娜的意外死亡为起点,跟随沾染鲜血与愤怒的镜头,将两个家庭的过往层层剥离,揭露出人性的复杂与可悲。

这是近几年少有的现实主义电影,这是一部难得的讲述复仇却又不泄愤的电影,导演没有追随时下的热门社会议题,而是直击现实;他想要表达的,是比感官愉悦更深的追问。这还是一部看似暴力,实则又对暴力冷感的电影,他展现出的是暴力的无效,是愤怒的无能。

《涉过愤怒的海》是曹保平“灼心三部曲”的第二部,他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对人类愤怒的情绪充满着迷恋。他的成名作《光荣的愤怒》,以“愤怒”命名,片中的愤怒朝向村霸,借“暴民起义”的叙事,讲述权力的失控和正义的失衡;《狗十三》的愤怒朝向成人世界,记录了一个女孩在被规训成人的道路上,发出的最后一声哀鸣,展开了一段父女之间关于爱的灼心思考;而“灼心三部曲”靠前部《烈日灼心》的愤怒则朝向自己,是一次自我的道德审判,是把无处释放的自悔,聚变为漫长的自毁。而每一次的愤怒,最终都演变成向现实的妥协。

《爱和宽恕的桥梁》,穿越偏见与误解,感悟人生真谛,让你重新审视人性的光辉。

而这次《怒海》中的愤怒,朝向的是仇人。

它有着更彻骨的恨,由此也引发了更高压的怒。但当命运的幕布揭下,所有的愤怒又都顷刻崩盘,瞬间成了朝向虚无的一记空拳。但这次的愤怒,是向自己妥协。

愤怒之于曹保平,就像一个人性的照妖镜。他拍愤怒,不是为泄愤,也从来不是复仇的爽片,而是将人逼迫至失控的边缘,从而揭示出愤怒围裹下的**。

整部电影的故事是由老金的愤怒撑起来的,一个父亲痛失独生女的愤怒,千里追凶的愤怒,凶手逃脱的愤怒。可是这些所有的愤怒,最终都指向了他自己,对李苗苗的愤怒和对真相的执着,不过是他内心的一种投射。

小娜临死前,最后一个电话是拨给了他,而他因为出海没有接到这个电话;小娜活着时,他总是忽略孩子的情感;小娜在日本的生活和感情状态,做父亲的他竟然丝毫不知。他无法接受自己作为父亲的失职,无法接受自己错过了女儿求救的最后机会,这个负担过于沉重,他只能向外转移,把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怒火撒向嫌疑人李苗苗。

《爱和宽恕的桥梁》,穿越偏见与误解,感悟人生真谛,让你重新审视人性的光辉。

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他千里追踪,闯进李烈的家里,跟踪景岚的行踪,用血亲复仇的激情,暂时蒙蔽自己的大脑。

为了抓住李苗苗,他从日本回国,将前妻一个人留在异国处理后事;为了得知真相,他从女儿的葬礼上离开,缺席火化现场。他感动于自己为女儿赴汤蹈火的复仇,他也迫切需要凶手的出现来平息自己的怒火。直到电影的最后,他才正视了自己作为父亲的失职,从愤怒中走出,可一切已成定局。

影片情节在情感处理上做的比较细致,每个演员的演技在特定场景下都得到了完全的表达,但是在剧情结尾的处理上,还是稍显仓促。小娜的悲剧的上演,无论是原生家庭的分裂,还是老金从小“苦难式”的教育,都要负责。但是作为整场事件催化剂的李苗苗才是主要责任人。权力完全不对等的两个人,李苗苗怎么会对小娜没有任何情感上的操控?

有多少罪恶假借爱的名义?有多少伤害躲在亲密关系背后?小娜的死,是以爱为名的一场绞杀。《怒海》显然是冲着人心去的。它并不血腥,却处处啼血;它的暴力毫不张扬,而是泛着寒光;它具有着真正的现实痛感,不止疼在身上,更疼在心里。

影片的结尾,李苗苗划着桨,涉过了那片愤怒的海,奋力回到陆地,而老金则把自己囚禁在了孤岛。经过这趟复仇之旅,探明真相的他,最终回归本性。他恍然明白,原来答案早已揭晓,只是自己一直问错了问题。(刘昊)

来源: 光明网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非此或彼"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cn/fashion/8Vq6Rf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