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东风的微博视频,揭秘多年前的考研经历(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奋斗岁月

宫东风的微博视频,揭秘多年前的考研经历(上)——那些不为人知的奋斗岁月

2012年考研,经历了院校选择、初试备考、调剂复试,终于考取了北京市属高校的研究生。感谢家人的支持,老师的帮助,朋友的鼓励,以及学校提供的考研环境。现将考研经历总结如下,一是对自己一年多来的总结,二是希望能够多少给后来的考研人以参考。

考研经历总结之院校选择篇(2011.3-2011.6)

我本科学的是生物技术,五月之前一直是倾向于报考中科院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或蛋白质化学方向,认为很努力地做研究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并且实现自身价值的事情,而且中科院的研究生都是公费,每月补助1000余元,也足以保证自身的正常花销。这期间也在犹豫中搁浅此时的想法。因为理学这条路就是要一直走下去(不排除有个例),硕博连读,然后出国深造,再回国进研究所或大学,申请课题,评副教授,带学生,评教授。也多次在书报中看到我们国家的科研环境怎样不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体制落后等等。我报的海天的英语*治全程辅导班,转而以后报考生物工程、发酵等工科方向。此时的我更加举棋不定,或者说当时我的内心也萌生了学数学的念头,原因很简单,好找工作!

五月初的一天上午,我找带我实验的老师聊天,想问问老师的意见。他说从大体来讲理论科学(生化与分子、遗传之类)就是国家或一些机构申请课题与基金,做研究,发文章,需要研究生本身有做科研的兴趣,耐得住寂寞,不能太功利化。此类研究本身是对生物界一些生物现象的探究与解释,至于能不能快速**成产品,则是它的次要考虑因素。如果转到应用科学(生物化工、生物工程、发酵之类),学数学,做发酵,可能应用性更强一些,做实验的资金来源还会扩展到公司、企业等。研发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现实生产的需要,比如怎样提升蛋白的分离纯化率,怎样提高某种生产菌种的产率等等。无论是理论科学还是应用科学,它们都有相同或相通的地方,有些实验手段也都会用到。

听老师此番讲解,我在回来的路上就想,学习发酵也许实用性更强一些,以后找工作也会较之更容易吧。之前听考研班,一个*治老师有句玩笑话——考数学的一定是好专业,不考数学的不一定就不是好专业。就这样,虽然重新捡起大一就学完放下的数学有一定难度,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考数学二(生物类一般是考数学二,也有部分院校考数学一),当天中午就去书店买了两本同济高数第六版(上下册),后 来又增买了浙大第五版线性代数。

这样,考研四门科目确定了考*治、英语、数学二,专业课依报考院校而定。报考院校还是决定在中科院系统中选,当时中科院考数学的生物类研究所我重点关注了北京的过程工程研究所,天津的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的生命科学研究院,当然沈阳有个化学所也很牛。中科院因为自身没有本科生,研究生均为外校生源,这样就没有太多袒护校内学生的现象,并且学校每年都有一些考上中科院的师哥师姐,他们也能给传授些经验。也听学姐说报考中科院即使不被录取,也会比较容易调剂,因为一些院校喜欢要中科院调剂过来的生源,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后来就这点就读省属院校的我还是在调剂中处于劣势,此话后篇详细介绍。天津的工生所是近几年刚成立,查阅发现考上的难度还是不小。上海的有个生物工程专业,招生名额太少,怕考不上。查阅北京过程工程研究所,其官方网站里专门有一个招生信息及时并全面的招生板块,并有由研究生招生老师负责管理的招生论坛,想要了解的问题里面大部分都有了,也有一些师哥师姐在论坛里热情地解答学生的一些问题,与学生聊天,感觉很温馨。在网上查阅,并联系了在那学习的一个师姐,觉得过程所的实力也是很强的。不过这期间也是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考上,11年的分数线是335,中科院的专业课卷子判的严。六月下旬,终于决定报考过程所的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业为生物化工,专业课考《生物化学(乙)》,并得到了几份专业课历年真题。过程所历年不招调剂生,可见其实力与待遇吸引着优质而大量的生源。

考研经历总结之初试备考篇(2011.7——2012.1)

数学没有报班,暑假上完11天的*治英语强化班就回家了,可以说正式的备考是8月底开学回来。考研座位是上学期开学就占到的,然后就在一个三区自习室有了自己的小空间。不过这学期还是由于研究生上课,挪到一区大教室。

八月底开学回来几乎是每天早晨7点多起床,吃饭,8点半之前到教室看书。中午回宿舍或在教室休息,看些杂志之类。下午两点看书。晩上吃晩饭,休息一小时,然后看书,晚10点回宿舍,不通宵。周末通常会出去玩。十月一之前每天都有看书,但时间抓的不是很紧,还有修两门课和实验。十月一之后开始刻苦努力。

*治复习是十月一日开始,先看的考研*治大纲解析(红宝书),海天的那本考点解析暑假上完课就没看过,主要是看不过来,就选择以凭借权威性著称的红宝书为课本。然后以时间顺序用的书依次为**主义基本原理核心教程、专项试题、任汝芬序列三、肖秀荣冲刺卷、任汝芬序列四、海天*治28题。自己买的人大的资料也没有看,海天的一些讲义基本以浏览为主,主记老师标注的重点。*治大体分选择题和大题。选择题我是把专项试题做了两遍,10月做一遍,12月做一遍。12月之后开始看大题,主要背诵海天*治28题和肖秀荣、任汝芬的冲刺卷大题。*治的冲刺班是值得听的,对于把握方向很有帮助。

英语复习从暑假后开学就一直抓紧时间在看,五月前做了几十篇《考研英语阅读120篇》,基本是对一半错一半。英语进度一直是跟着宫东风老师的课走的,而且他在网上挂了很多音频,这么坚持听下去会慢慢摸清楚英语答题的思路。词汇倒是用的俞敏洪编的词汇书,只背过不到两遍,觉得也没背过多少。阅读就是做真题,先做,然后对答案,听音频分析。从02年做到11年,这样做到11年又从02年开始做,考试前真题做了有3遍。进入12月做模拟题,用的也是宫东风编的,也是做完,听音频,没有做真题那么认真。作文刚开始一天背一篇,背了有10天,发现背了也是背不牢,毕竞这么多文章呢。就转而背了几篇比较典型的模板,每种话题都背了一些单词句子。

数学二是五月决定考数学后就开始看课本,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高数和现代看了一遍。其高数所要考的知识点比数学一和数学三都要少,不考概率。六月开始做课本的课后习题,这时候遇到些有难度的题(是考研题中的简单题)可能就不会了,然后看答案,分析解题思路。基本是时而自己做,时而看答案做,数学习题本做了有七八个。做的过程中把数学书几乎又过了一遍。在旧书摊买了本李永乐660题,都是选择填空,每天做10—20道,难度比较大,这期间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后来这本书也没有再看。九月开始做复习全书(李永乐编),选择一般是自己做,大题能想出几步写几步,不会的就看答案,看解析,在书上标注用到哪个知识点。考研之前复习全书做了两遍,第三遍主要是看了自己标记的重点。用了几张复印纸把每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公式都写了一遍,以后也经常看。11月做真题(陈文灯编),这时候选择题做的比较顺,大题题型比较固定,自我感觉线代题是相对简单的,证明题比较难,其它多少都能答点,大题正确率大概是二分之一多一点的样子,也有就会三四道的时候。没时间想心情怎么样,总之选择了,没有退路,做下去,只要每天有进步就行。基本是两天完成一套,包括做题,对答案,分析并标注。考研之前真题做了两遍,第三遍看看易错重点。12月中下旬决定买一套400题,考研之前也就做了五套,题比较难,知识点很丰富。因为时间紧,就没贪多再做。考试前又从同学那里要来一套文登考研班的模拟卷,认认真真做了,有难度,只希望考试题能简单点。

数学就是一个反复做的过程,课本、复习全书、400题、真题,这些资料也就够了。然后要多和研友交流,有助于快速深刻记忆与理解。

我专业课考的是生物化学(乙),是为化工口考生设计的试卷。大生化在九月前大体看了一遍,内容太过庞大,感觉没记住多少。然后做《考研精解》,此书有一些不解或错误,值得考生注意。画了几张生化反应图,基本是把动态部分(下册)每章知识点能联系起来的都标记在图上了。十一月开始做历年真题,觉得难度适中。十二月和一月在专业课上花的时间明显减少,这也是导致考试时一些知识点遗忘或模糊的原因,后来专业课还是考的很差。

中科院的专业课知识点考察比较细,判卷相对严格一些。复习不要过早,战线拉得太长到后面就会乏力。

2012年1月7、8号考试两天,无需多说,保持好心态就好。第二天下午考完专业课出来的时候,并没有以前预想的那么激动,坐在回学校的大巴车里甚至有种感慨时光匆匆的感觉,窗外景色,那一慕幕过往的青春。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槿ran"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ent/8sg6n1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