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女老板爱上小男人,年龄不是距离,携手共创幸福

大龄女老板爱上小男人,年龄不是距离,携手共创幸福

知书达理的杨晓红

1958年的冬日,杨晓红诞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地方学校的中文教师,母亲则在学习院担任政教工作,两人都十分喜爱文学和诗词,将这份热忱传给了女儿杨晓红。

杨晓红从小就展露出聪慧过人的头脑,4岁便能朗朗背诵多首古诗,到了6岁已经能读写一手好字,深得父母喜爱。每天放学回家后,杨晓红便坐在书桌前,一边听着墙上老式风箱唱机播放的戏曲,一边练习书法、阅读或是写作文。

杨晓红酷爱文学,常常沉浸在文字的海洋里无法自拔。杨晓红在成绩上也从不让父母失望,初中毕业就考取了省重点高中,之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本地的一所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

大学期间,杨晓红不仅学习优异,琴棋书画样样通晓,还担任学生会主席一职。她性格温和内向,善解人意,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大二那年,杨晓红与化学系的一位男同学相恋,两人常常一起在校园里散步、讨论诗词歌赋,度过了一段诗意的恋爱时光。然而就在毕业前夕,杨晓红的父母要她与一位本地的商人定亲,杨晓红不忍违背父母之命,只得含泪与学长分手,接受父母的安排去见这个相亲对象。

这位相亲对象名叫马劲松,比杨晓红大一岁,生意做得很成功,性格谦和有礼,见了杨晓红便对这位善解人意、温柔美丽的女子倾心不已。杨晓红也欣赏马劲松成熟稳重的品性,最终,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平淡温馨,马劲松全心全意经营他的生意,杨晓红则在本地一所中学担任了中文教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北上创业的黄金时代

婚后第二年,杨晓红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马旭初,一家人对这个新生命的降临倍感欣喜。然而好景不长,就在马旭初满周岁那年,马劲松的生意遭遇了挫折,本已稳步积累的家业一下子面临崩溃的危机。马劲松绞尽脑汁想要挽回局面,但终究无法阻止生意的失败,债主上门讨债,马劲松只能选择带着家人离开老家,去更繁荣的北京重新开始。

1985年,马劲松带着妻子杨晓红和3岁的儿子马旭初来到陌生的北京城。刚开始,在这个光鲜亮丽的大都市,这个外地来的家庭艰难为生,谋求一个立足之地。马劲松白天不停奔波求职,到处碰壁;晚上回到租住的小屋,就看到妻子杨晓红已经做好了简单的饭菜,还逗弄着儿子玩耍。杨晓红努力安慰丈夫,鼓励他不要气馁。

终于,在北京生活三个月后,马劲松找到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杨晓红也通过关系找到了一所学校的代课教师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白天,马劲松出去艰苦工作;杨晓红便带着儿子,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下了班就回家做饭,照顾家务。

一转眼,又是三年过去。马劲松凭借自己的商业头脑,已经从销售员做到了销售经理。杨晓红也通过考试成为了正式教师,马旭初也上小学了。一家三口移居到了北京的一套小卧室,生活渐渐稳定下来。

马劲松看准时机,决定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小商店。杨晓红全力支持,她业余时间去商店帮忙,还自己学习了簿记、财务知识,掌管着店里的账目。马劲松对妻子的聪慧能干由衷欣赏。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小商店越做越大,已经成了这一带有名的大商场。

出轨伤透心

业务的扩大,需要马劲松经常外出采购货物、拓展商机。杨晓红独自负责店里的日常运营,有时候忙到深夜也不肯休息。她想给丈夫减轻一些负担,让他出门时无后顾之忧。杨晓红没想到,马劲松外出行商的时间越来越长,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次面。杨晓红给丈夫打电话,也常常没人接听。

儿子马旭初看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忍不住问:“妈,你是不是很想爸爸?他怎么老不回家看我们?”杨晓红强颜欢笑,安慰儿子别多想,爸爸工作很忙,会抽时间回来的。然而杨晓红心里也在隐隐忐忑,丈夫的反常举动让她不安。

有一天,杨晓红照常去商场查账,无意中看见丈夫的账册上记录了好几笔对一个女人的转账。杨晓红看到女人姓名后,猛然点燃了她心中压抑已久的怀疑——这个女人正是马劲松公司一个年轻漂亮的销售经理。杨晓红再也无法平静,她给丈夫拨打电话质问他与这个女下属之间是否有染。电话那头的马劲松竟然默认了,说自己对不起杨晓红,但他确实爱上了那个女人。

杨晓红放下电话,泪如雨下。多年温馨的婚姻生活转眼化为泡影,她独自咀嚼着背叛的痛苦,心如刀割。为了孩子,杨晓红强忍悲痛,没有和任何人倾诉。白天她还是一贯的温婉,照顾店里生意和孩子的起居。只有夜深人静时,她才会躲在被子里无声地哭泣,泪水浸湿了枕巾。

一个月后,马劲松终于回到家中,杨晓红沉默地为他收拾行李。马劲松见她没有问责,反而有些后悔,想要重新挽回这段感情。然而杨晓红冷静地拒绝了,她要求马劲松搬出去单独生活一段时间,给彼此一些思考的空间。马劲松虽不舍,也知道自己理亏,只能依从杨晓红的要求暂时搬离了家庭。

杨晓红开始了新生活的调整,她投入工作,努力不去想那段伤痛往事。外表看似一切如常,但她心里的创伤远未痊愈。这时,一个意外的人出现了......

年轻追求者的真心告白

杨晓红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遇见了大学暗恋她的歌手彭飞。多年未见,彭飞已经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音乐人,他还是单身。得知杨晓红的遭遇后,彭飞主动表示想追求杨晓红。

起初杨晓红对彭飞的追求很抵触,她还没有完全走出前夫的背叛给她带来的创伤。但是彭飞非常耐心持续表达着对杨晓红的情意,送花、写歌、邀请外出。杨晓红被彭飞真挚的情感所打动,逐渐敞开了心扉,两人开始约会交往。

马旭初看到母亲情绪好转,心里也很高兴。他可以感受到彭飞是真的很爱杨晓红。虽然彭飞比自己母亲小了10岁,但感情不分年龄。马旭初主动与彭飞相处,把他当成朋友,这让杨晓红也很欣慰。

三个月的相处后,彭飞向杨晓红正式表白,愿意给她一个真心相爱的家。杨晓红这次没有逃避,而是笑着点了点头。彭飞上前拥抱爱人,向她承诺会让她幸福。

然而,这段姻缘还是遭到了杨晓红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彭飞不稳重,不够马劲松这种成功商人的档次,不同意这门婚事。杨晓红陷入两难,她不想违背父母,但也不愿放弃重新得到的幸福。

杨晓红和彭飞商量后,决定低调发展感情,再适当的时候再向父母提亲事。两人开始了小别野的生活,彭飞会经常开车去杨晓红家,接她一起外出看电影、听音乐会。彭飞的音乐创作也受到杨晓红的启发,她常常提供灵感,两人你侬我侬,日子过得甜蜜欢乐。

半年后,彭飞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音乐事业有了长足进步。杨晓红父母看到他有成,态度终于软化,同意了两人在一起。彭飞高兴极了,立刻向杨晓红求婚成功,许下白头偕老的承诺。当年春天,彭飞与杨晓红的结婚典礼在学校小教堂隆重举行,朋友们纷纷送上祝福

事业有成携手共进

婚后,彭飞全心投入音乐创作,杨晓红仍然在商场工作,两人你侬我侬,成就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的甜蜜。杨晓红利用业余时间帮彭飞处理日常事务,节省他创作的时间。彭飞也经常邀请杨晓红听他最新的作品,然后对他的创作提出修改意见。在互相关心帮助下,两人的事业都蒸蒸日上。

三年后的一天,彭飞兴奋地向杨晓红宣布,他刚刚接到了某电视台的邀请,有机会在众人面前演唱自己的原创歌曲。杨晓红为丈夫感到无比骄傲,她立刻请了年假,全力以赴地支持彭飞准备春晚的演出。

节目录制当天,杨晓红坐在后台观众席,看着彭飞英姿飒爽地演唱自己的代表作。清澈嘹亮的嗓音通过电视传遍千家万户,掌声和欢呼声不断。演出结束后,杨晓红上前拥抱彭飞,两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从此,彭飞声名鹊起,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手。但他并没有骄傲,依然谦虚低调地生活、创作。杨晓红也在这时开办了自己的商贸公司,事业达到了一个新高峰。无论多忙,两人都会定期出去旅游,在世界各地寻找灵感,增进感情。生活的美满超过了杨晓红所有想象,她时时刻刻感激上天赐予的幸福。

如今,彭飞和杨晓红白头偕老,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每年春晚,两人都会坐在一起支持儿子去现场观看。看着电视里年轻歌手的精彩演出,杨晓红不禁想起年轻时和彭飞携手并进的点点滴滴,感慨时间飞逝,生活因爱情而完满。

孝顺儿子

杨晓红和彭飞的儿子马旭初,从小聪明过人,深得父母疼爱。马旭初很孝顺父母,无论多忙,每周都会定时回家看望。父母需要帮助时,他会放下工作赶回家照顾。

有一次,杨晓红中风住院,当晚马旭初就从出差地赶回来,一直守在病床前照顾母亲。杨晓红清醒后,看到儿子独自在病房打地铺,心里慈爱之情油然而生。

出院后,马旭初请了长假在家陪伴父母。他搬来电脑在家工作,还亲自下厨为他们做营养餐。杨晓红看着儿子孝心感动之余,还担心影响他工作。但马旭初只说:“您治病要紧,我工作可以推后。”

杨晓红渐渐康复后,马旭初要求父母搬去和他同住。杨晓红夫妇本不想打扰儿子生活,但看他坚持便同意了。马旭初让出主卧给父母,自己睡次卧。每天工作后,他都亲自准备丰盛的晚餐。父母身体不适时,他会请假在家精心照料。

因马旭初的孝心,杨晓红和彭飞的晚年生活非常幸福。马旭初结婚后,妻子也非常孝顺公婆。每逢春节,马旭初都会带着妻儿回家团聚。三代人其乐融融。

现在马旭初事业有成,但他从未变过对父母的孝心。杨晓红常常感慨,能有马旭初这样的好儿子,是她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她希望自己也尽心尽力地把这份母爱传递下去。

善良乐捐造福社会

晚年的杨晓红加入了很多公益组织,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她把大部分财产都捐献给了帮助孤儿和残障儿童的基金会,自己也经常亲自去福利院和学校探访。杨晓红乐于给孩子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唱歌、绘画。

杨晓红还发起集资帮助一些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以及资助家境贫寒的病患者获得医疗救助。她时常提醒身边的人,要有热心肠,多行善积德。杨晓红的善行感染了很多人,她的公益团队越来越大,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杨晓红的善举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誉。但她并不在意名誉,只是想尽一份心力帮助更多人活得更美好。杨晓红常说,自己一生获得了上天的眷顾,现在是时候回馈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

如今杨晓红已经九十高龄,但她的善心从未改变。每个月她还是会定期去福利院看望孩子们,给他们讲述着那个温暖大家庭的故事,宽慰他们的心灵。杨晓红也不忘赞助有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她笑着对他们说:“要用知识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杨晓红的善举被报道后,很多人前来求助或捐款。杨晓红从不拒绝,她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希望能感染更多人发自内心地行善。现在,杨晓红的基金会已经帮助了上万位弱势群体,她也积攒了满满的福报。

虽然行动不太方便,但杨晓红仍然每周写信给她资助的大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她常说:“我活了这么久,得到的帮助和爱比自己给出的多得多。现在能做的,只是尽一点心力回报社会。”

儿子马旭初被母亲的善良精神深深感染,也加入了公益事业,成立了教育扶贫基金会。杨晓红看着儿子,眼里满是自豪和喜悦。她相信,只要这个社会有爱,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聂安琪"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zh-sg/ent/8qe1Rf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