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梁晓东团队,红船听书《统领万岁军》背后的故事

我的父亲梁兴初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高级军事将领,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他中将军衔。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所指挥的三十八军战功卓著,中央军委通令嘉奖,赞誉三十八军为“万岁军”!

父亲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一个穷苦家庭,从一名打铁的学徒工,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作为我军高级将领,他饱经战争洗礼,先后九次负伤,两次政治蒙冤。第一次受迫害被打成“托派”,如果不是老领导罗荣桓带着队伍星夜兼程及时赶到湖西营救,险些被迫害至死。他没有因此而抱怨,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红船融媒从今日起,受我和家人委托在“红船听书”栏目中连续播出由我母亲任桂兰与李宗儒同志采编的《统领万岁军》一书。建军95周年用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我们对他的思念之情。这部书以丰富的史料和真挚的情感阐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苦大仇深的铁匠成长为“万岁军”军长的艰难历程。能够为大家研究历史提供参考,这也是我母亲为什么尽全力完成这部书的真实用意。

专访梁晓东团队,红船听书《统领万岁军》背后的故事

(左起)志愿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副军长江拥辉、政委刘西元在入朝合影

1985年10月5日,父亲突发心梗永远离开了我们,我的母亲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没能走出这种悲痛。父亲生前有一个愿望,就是把他的革命经历写出来,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参考和帮助。但遗憾的是,他刚刚开始着手整理材料,却不幸因病突然辞世。

专访梁晓东团队,红船听书《统领万岁军》背后的故事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7年了,每年清明节我和家人都会到他的墓前举行纪念活动。今年的清明节因受疫情影响,我们都没能前往。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父亲授衔时的照片,用来表达自己对他的思念。疫情虽然割断了我们的脚步,但对父亲的思念永远都在心里。

父亲、母亲在一起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共同经历过战火硝烟的母亲对父亲生前许多事情有直接或间接的了解。但父亲去世以后,要想把这些往事整理成书稿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有的资料素材远远不够。

专访梁晓东团队,红船听书《统领万岁军》背后的故事

父亲生前曾经整理过一部分资料、图片,还有许多珍贵的纪念章和笔记。可惜的是1986年时,我们全家人从太原迁回北京的途中,因为运输物品的车辆失火,致使大量资料被焚烧殆尽。母亲因此惊愕地说不出话来,牙关像机关枪一样颤响了足足有40多分钟。

母亲并没有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放弃,为完成父亲的愿望,从1986年开始,她跑了很多地方,采访了许多人。努力回忆父亲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并亲自到现场寻找其生活、战斗的蛛丝马迹。十多年间走访了100余位老领导、老战友、老部下,通过他们的回忆,多角度、全方位映现出一个真实的、充满情感的战将,父亲的人生主线也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在母亲的坚持下,在李宗儒等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整理编辑出了全部的书稿,定名为《统领万岁军》。2004年9月,这部书在众人的期待中出版,长达40余万字的回忆录,详细记录了父亲光辉曲折的一生。

为了这部书稿,母亲在有生之年倾尽了全力,完成了父亲想做但没有做成的事情。完成这部书对我母亲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逝去的人有所交代。对我们后人来讲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这个革命家庭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家风的法宝。

当年7月1日,张万年将军在为这部书写序时,表明我父亲并非是一个冰冷无情的战将,而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情感,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父亲一生只哭过四次,一次是伤口生蛆,疼得钻心;两次政治蒙冤,实在是委屈至极;还有一次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警卫员被沼泽吞没拽不出来。他对战友的感情是真挚的,呵护下属敢于承担责任。入朝第一次战役三十八军没有打好,受到彭德怀司令员严厉的批评,我父亲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专访梁晓东团队,红船听书《统领万岁军》背后的故事

外界对他的评价很多,他认为对自己最真实的评价有八个字:“打仗如虎,爱兵如子。”新时代的人民军队继承和发扬我军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如今,我们的国防力量更加强大了,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无论任何时候都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

撰文:梁晓东

解放海南大军后代联谊会

临高县红色文化研究会转载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聂安琪"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ent/8jW700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