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七年之祭

--漫话《师说春秋艺》

作者:游清

【引子】

2014年的深圳,炎热。

金乌西坠,一群人,常聚一起喝茶神侃,互相“炫耀”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茶友石头刚从日本旅游回深,带来的日本工艺大师制作的明治时期的工艺品顿时吸引了众人目光,也打开了话匣子:从中外文化起源到历史长河变迁,天上人间,漫无边际。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我们国家有没有这样的大师?”有人问,众人俱静。有的!茶友老李说,甚至说还认识这样的工艺大师。“那我们去找他们!”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意动九霄,倏忽万里;一念清净,烈焰成池。《寻找传承人》应念而生。

团队成员们坦陈:当初的确是为了好玩,也抱着认识工艺美术大师的朴素想法。但从2015年一路走来,他们边走,边感动;边感动,边升华,竟走出了一条保护和传承华夏传统文化的精神之旅、朝圣之旅。

从南到北,栉风沐雨。而今,《寻找传承人》已升级改版为《师说春秋艺》,团队成员 在七年的时间中常常聚散离合,但,成绩斐然:

  • 截止2021年7月,共拍摄了233个*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
  • 行程近20万公里;
  • 足迹遍及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 在互联网平台上播放了116集访谈记录片,播放流量约80万人次。

人们常说的“七年之痒”,不仅是情感上的一次轮回,也是精神上的一次蜕变。

七年了,《师说春秋艺》成了大师们的期待、圈层内外的精神食粮;七年了,团队成员历经艰辛,用一个个满载心血的作品,对这片焦黄土地上的过往和族群,献上深深地眷念和祭奠。

师说春秋艺宣传片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初祭】

无怨无悔的青春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

——《礼记·祭统》

如果说一件日本工艺品使《师说春秋艺》的团队成员难以抑制愤懑,产生了揭开中国工艺之美面纱的强烈冲动。那么七年来,这样的冲动由浓转淡,换作青春备书,最后竟凝成了责任和执著。

陈香白是潮州功夫茶*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传承人,也是团队在2015年靠前个制作成像的采访对象。当时,窗外竹影婆娑,窗内香茗四溢,宾主间相谈甚欢,采访异常顺利。

可陈香白老人仍有疑问——这些年几大主流媒体为他录像不少,却很少留下只言片纸。

临别时。老人 半开玩笑着 说:“ 做好了你们要给我一个交待哦!”

“可以!”成员们脱口而出。

有冲动,即青春!

其实,他们对怎样构建、制作和呈现作品完全没有成熟的思路,之所以冲动下回复得如此干脆,就是不想辜负那期待的眼神。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2021年6月23 下午,深圳暴雨。团队成员给郑云飞老人去电话,却被告之电话关机,随即心生不祥之感。上网一查,老人已于5月30日7时08分仙逝。

“说好去看您的呀!”成员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点开了老人的视频——余音尤在耳,斯人已驾鹤,《阳关三叠》,终成绝唱:

“从今一别,

两地相思入梦频,

闻雁来宾。”

......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许多大师为中华文化的华丽工艺、祖宗智慧和璀璨文明所吸引,走上了传统工艺和遗产文化的继承之路。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不知有多少个日夜,成员们与大师们共同度过。他们陶醉于大师的作品中,感受着中华文化浸透出的一缕精魂,发至内心地用青春之血应和着大师们的青春之歌。他们的情感,早就交集、融汇在一起,不离不弃!

从零到一,或许缘于一次小小的冲动,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来很简单,实则太艰难。尽管雄关漫道,依然有太多人轻轻擦拭蒙诟在传统文化外表上的锈斑,把保护和传承扛在肩上,执著地走下去——直至岁月留痕,青春无悔。


【再祭】

似有似无的母乳

“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

——《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文化如母乳,似有似无。你说有,平时摸不着;你说没有,却一直在体内流淌。

关中,华阴双泉村。

皮影戏华阴老腔传承人张喜民就居住在这里。2015年7月,《师说春秋艺》团队寻到他时,他正从田里回来。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当他热情地招呼成员们进村时,一幅震撼的画面瞬间定格了:远处,大风凌冽,黄沙挟裹着野草四处飞扬;近前,粗糙斑驳的夯土圆拱门下,是张喜民厚实而沾满汗渍的背影,圆拱门里坐着许多等待皮影戏开场的乡亲们。

平时,他是人,上台,他就是神!只要一开腔,苦菜花也香,他们如坡上随风的野草,神采飞扬。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忘不了,真的忘不了!”每当成员们提及那铭刻在灵魂深处的画面时,都不禁湿了眼眶——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邓沐玮是天津*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剧传承人,主修净角,技艺精湛。长年来,伴随他纵横舞台的白满须口已显破损。

听闻这个消息后,一个戏迷老太太竟二话不说,将自己满头银发一刀剪了,大老远给他送来“做胡子”——令人动容啊!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真实地记录和保留大师们真实的想法,让大师们说真实的自己,成了《师说春秋艺》在众多遗产文化保护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表面上看,传承人在讲述个人故事,其实讲述的是中华千年的文化,”团队成员说。“你会感动,你会不由自主地去维护它,传承它。时光感很奇妙,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这种体会,它会让你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犹如天边裂开一道缝隙,金色光芒喷薄而出,诱惑着《师说春秋艺》团队不断想扒大缝隙,窥探五千年镌刻的神采。七年来,岭南的传奇,关中的厚实,江南的飘逸,武夷山的岚语,在他们精心解读下,一一呈现。他们始于好奇,继而身体力行,殉道式地把自己的礼赞,献祭给浩瀚的华夏文明和受之滋润的人们。


【三祭】

弗远弗近的同道

“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

——《家礼》

“叮铃铃......”

2021年6月的一天,一通电话打给《师说春秋艺》团队,一大师希望团队帮忙为其做视频。成员们一口应承,心里充满着阳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师说春秋艺》起步之初,并不“招人待见”,更不可能获得大师们这样高度的信任。

那时的他们别说采访大师,就连大师的门槛都摸不着。当他们“挖空心思”地托关系、找上门后,每每遇到的是怀疑的眼神和拒绝的声音,视他们为“不自量力”、“不知所谓”、“商业阴谋”者大有人在,团队与大师们之间隔着一块巨大的“玻璃”——民间力量在保护传统工艺和遗产文化上显得极其微弱,如履薄冰。 他们相信:志存高远,同道者日盛。


2017年5月,《师说春秋艺》团队找到了W自治区非遗处的王处,希望获得一份非遗传承人名单。当得知他们的计划后,王处十分惊讶:“你们要全部拍摄吗?这个连我们都做不到。”王处不仅爽快地拿出一个40人的名单,而且还大力支持他们的行动。

团队成员按图索骥,到巴音郭勒自治州博湖县采访M族服饰非遗传承人米的可。这位80岁老人不仅热情招待他们,而且全力提供采访便利。在石河子做小生意的佳佳,受团队精神所感,放下手上的生意,全程担任免费司机。他们的对传统文化的爱如此质朴,胸怀比蓝天更深邃、纯净。

这一年的5、6月份 团队入疆,历时34天, 途经**、巴音郭楞、KS、HT和YL,行程5379公里,顶着烈日,拍摄了9个*家级非遗传承人。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江西景德镇, 世界瓷都,中国陶瓷 工艺的聚集地。从2018年11月到2021年5月,团队共完成了景德镇46个非遗传承人的录制任务。

景德镇的杜建新老师,每次都帮忙打电话逐一联系,热心安排,穿梭忙碌的身影令人感动。等人员到位,设备摆开,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他便悄然离去......

团队成员们特别想对他说声谢谢,而他却说 :“我代表景德镇,感谢你们!”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师说春秋艺》团队和大师们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征程上渐行渐近。因为真诚,他们也由此成为朋友,彼此间高度地认可和信任。

人与人之间的高度信任,是建立在对彼此人格的认同,人格则需要无数次的冲刷打磨,才更珠圆玉润。这个过程,便是修行,同为修行者,即为同道。


【后记】

“我以我血荐轩辕”

如今,“见多识广”的团队成员们已无需惊叹于别国的工艺和文化,独一无二、璀璨夺目的五千年华夏文化,使他们底蕴骤增,更能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各国文化。

七年的历程,《师说春秋艺》团队从瞬间意动,到艰苦探径,再到不断觉醒和期待重生。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征途上,他们用一腔热血,祭奠飞扬的青春、璀璨的的文化和相伴的同道。

其实,不能说是“七年之祭”,而是“七年之荐”。按照传统文化字义的解释,“祭”和“荐”都是祭奠的意思,不同的是,“祭”是有贡品的,而“荐”是无贡品的。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在外人误认为“遍地搞钱”的深圳众生中,《师说春秋艺》团队始终自掏腰包,坚持公益,他们是深圳“文化沙漠”中的一湾清泉。

凭借七年的坚持,他们一路走来,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 从2015年2017年,《师说春秋艺》这三年,是属于给别人一个交待的时期;期间于2016年3月20日,靠前次在腾讯视频以个人名义,播放陈香白的访谈视频,播放量9000人次。
  • 2018年3月8日,惊蛰。《师说春秋艺》着手策划正式的片头,正式开启给自己一个交待的时期。同年,“创都”深圳和“古都”西安联袂形成“一地策划,二地制作”的新格局。
  • 2018年8月,《寻找传承人》正式更名为《师说春秋艺》。
  • 2018年11月11日,在景德镇录制了46位传承人,推出《画瓷器》系列,获得了大师们的高度认同。《师说春秋艺》迎来曙光,信心升华。

尽管《师说春秋艺》初露峥嵘,团队成员却不轻松,心中的紧迫感愈发强烈。非遗文化传承人日渐凋敝,据他们所知,全国就走了八、九个人——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时不我待!”

他们噙着热泪说:

“我们想快一点,再快一点——怕他们等不及啊!”


感谢 所有帮助过的亲朋好友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师说春秋艺》第172集,七年之艺,岁月流转的智慧篇章

寻找之路继续中~~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本文由"那位张同学啊"自行发布,本站仅供存储和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lipbrief.com/ent/8jVf6B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