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
这两天,手捧林徽因的书《你是人间四月天》,字里行间的文字,让人觉得——能穿越历史的情感是人类相通的,比如《悼志摩》,面对死,悲伤和无奈是一样令人窒息。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残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
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谁曾将这两个句子联在一处想过!他是那样活泼的一个人,那样刚刚站在壮年的顶峰上的一个人。
朋友们常常惊讶他的活动,他那像小孩般的精神和认真,谁又会想到他死?突然的,他闯出我们这共同的世界,沉入永远的静寂,不给我们一点预告,一点准备,或是一个最后希望的余地。
这种几乎近于忍心的决绝,那一天不知震麻了多少朋友的心?现在那不能否认的事实,仍然无情地挡住我们前面。
任凭我们多苦楚的哀悼他的惨死,多迫切的希翼能够仍然接触到他原来的音容,事实是不会为我们这伤悼而有些须活动的可能!这难堪的永远静寂和消沉便是死的最残酷处。
我们不迷信的,没有宗教地望着这死的帷幕,更是丝毫没有把握。
张开口我们不会呼吁,闭上眼不会入梦,徘徊在理智和情感的边沿,我们不能预期后会,对这死,我们只是永远发怔,吞咽枯涩的泪;待时间来剥削着哀恸的尖锐,痂结我们每次悲悼的创伤”。
这让我想到季羡林写的《我的母亲》:
“我是一个最爱母亲的人,却又是一个享受母爱最少的人。我六岁离开母亲,以后有两次短暂的会面,都是由于回家奔丧。最后一次是分离八年以后,又回家奔丧。
这次奔的却是母亲的丧。回到老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从此,人天永隔,连回忆里母亲的面影都变得迷离模糊,连在梦中都见不到母亲的真面目了。
这样的梦,我生平不知已有多少次。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
对享受母亲的爱来说,我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人物了。
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
是的,失去母亲的人,就像没有根的树,没有灵魂的人,悲悲戚戚,不再拥有真正的快乐了。
当遇到堵心的事,心中的风雨来了,无法倾诉;当拥有成绩时,也觉得没有分享给母亲而深深的遗憾与莫名的忧伤。
所以,有同样经历的人会感慨:啊,这写出了我的真实感受——无法言说的悲哀……
翻阅目录,挑选故事来读,文章中有儿子梁从诫对母亲林徽因和父亲梁思成的回忆,而梁思成的公公是梁**,他是清政府时期主张变*救国的人,著有名篇《少年中国说》,现在收录在语文教材中。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铿锵有力、昂扬奋发的文字,令多少人为之震撼。
当我看到梁家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时,不自觉的想到,“大江东去看浪淘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啊,世事无常,亘古不变的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怪不得,时光匆匆,让朱自清感到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体会文学中对时间伤逝的情感。
林徽因诗歌——《时间》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
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
翩然辞别,
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辽远里,
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透彻的寂寞,
你忍听冷风独语?
朱自清在《匆匆》中说,“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八千多日子啊,掐指一算,23岁左右为针尖上的一滴水,小到不及沧海一粟,假如能有幸活至七八十岁,那你又有能剩下几滴针尖上的水呢?
更何况,人生七十古来稀,现代社会发展之快,信息膨胀,压力倍增,从出生就卷到掉毛
……
这让我想起电影《岁月神偷》,里面有这样的语句:
“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岁月,才是最大的小偷。
岁月神偷,不经意间已逝,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 ”
难免沉重,那就听听歌曲《岁月神偷》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
晴时有风阴有时雨
争不过朝夕又念着往昔
偷走了青丝却留住一个你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别怪我贪心只是不愿醒
因为你只为你愿和我一起
看云淡风轻
富兰克林的时间表--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人们问富兰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呢?”“您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他的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子的呢?5点起床,规划一天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些什么事?”上午8点至11点,下午2点至5点,工作;中午12点至1点,阅读,吃午饭;晚6点至9点,用晚饭、谈话、娱乐、考查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了什么事?”
朋友劝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 “你热爱生命吗?”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朋友的话,“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不知不觉2024已经过去少一半了,回顾即将过去的4个月时间,不禁感慨:“时间都去哪了?”
依稀记得央视往期的一个报道,一张A4纸,足以量化人的一生,一时惊呆我的大脑。
被量化的人生,该有多可怕多残忍?有一句话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无法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人心。
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人生完全被量化,你敢直视吗?如果每个人按平均寿命75岁来计算的话,人生不过短短的900个月。
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足够了。如果每过一个月,在一个格子里涂掉,全部人生就在这张纸上……
弘一法师:人生不过就是三万多天,借副皮囊而已,生命没有永恒,时间一到,该老得老,该走得走,临了空空的,没你也没我,无一物带走,我们最终都是时间的过客,何必执念,努力过后,得失随缘,自在随心。
人生短暂,我们每个人都只是时间的过客,无论经历了什么,最终都将离开,不带走一丝一毫。
因此,何必执念于得失和一些虚幻的东西?
日复一日,历经四季变换,人生各个阶段,越来越接近尘埃,请问,还计较什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人生旅程中, 有多少人多少事不应请进生命里,不应看到眼里,更不应放在心上呢?
我瞬间——
觉得自己清醒了,能拎得清——
能拿得起放得下——
该放的通通放下——
所谓“断舍离”,不就是断掉自己的烦恼,舍弃不需要的东西,离开不重要的或错的人。
是啊!“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飞来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窒息了,却没有再复活的机会。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古人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诗句都是告诫人们: 人生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而要趁青春有为之时多学一点,多做几番事业。
莎士比亚的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时间会冲破青年人的华丽精致,它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它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要想取得成就,是不能不珍惜时间的。
时间如流水,稍纵即逝;生命像激光,一晃而过。
有没有办法呢?我们究竟怎么做能掌控自己有限的时间呢?
著名作家林清玄《和时间赛跑》收录在三年级语文课本。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怎样珍惜时间,这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受益无穷。
其中经典的语句呈现如下: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爸爸。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再飞过这条路线,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得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
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我将来如果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读罢诸多写时间匆匆与人生无常的文章,我明白了: 面对岁月神偷,我们要趁早对人生做出安排,才好放眼于未来,着手于现在,争取让“人生这趟旅行”不要太遗憾、太糟糕。
最后,请大家欣赏耳熟能详的《明日歌》来结尾,以此共勉,愿我们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有所为,又有所不为,从而获得掌控人生的节奏感。
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