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南来北往》剧照。
拥挤的站台上,年轻的铁道警察汪新奋力把一位大妈推进车窗,却急得大妈直叫唤:“我是来送人的,不上车。”幽默的剧情,一下打开了观众的记忆匣子。最近收官的热播剧《南来北往》,以其独特的铁路题材和年代背景,加上欢乐轻松的氛围讲述了铁道子弟们横跨40年的群像故事,该剧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往昔。
现在
让我们乘坐
穿梭时空的列车
看一看新*铁路
承载着多少人的光阴故事
↓ ↓ ↓
光阴故事之绿皮火车
汽笛轰鸣的绿皮火车
曾是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怀
是见证中国铁路发展的“活化石”
曾经的绿皮火车。(资料图)
火车哐当哐当在铁轨上行驶
所经之处留下一道
长长的白色蒸汽带
上图为电视剧《南来北往》中蒸汽火车。下图为新*早期的火车靠蒸汽机车牵引,速度很慢。(资料图)
让我们跟随时代的脚步
一起买票上车
光阴故事之买票进站
一张小小票根
牵系漫长的旅途
这是曾经**的“纸板票”,这种车票使用的时间最长,堪称“爷爷辈儿”。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至上世纪90年代结束。(资料图)
曾经火车购票
售票窗口里的售票员
会根据你的旅行到达地
在一个专制的售票架盒上
抽出一张火车票
售票员正在为乘客办理手续。(资料图)
归心似箭的人
背着行李、拎着大包小袋
进站后就开始往车厢奔跑
七十年代的**火车站。(资料图)
那时候只有上车快的人
才有座位
火车一到站
大家蜂拥而至
车门被围得水泄不通时
还有人翻入车窗“抄近道”
**通车之处的站场实景。(资料图)
光阴故事之车厢百态
绿皮车厢内的场景
更是千姿百态
在额定人数一百出头的车厢内
往往会挤两百多人
各族旅客在哈密站排队乘车。(资料图)
在那个时代
火车设备相对简陋
车厢内的座位狭窄
过道拥挤
但是这并没有减少人们
对旅途的向往
新*各族群众靠前次在家乡坐着火车出行(资料图)。(摄于1962年12月)
狭小的车厢里
乘客不仅挤满了过道
甚至在行李架上、厕所里
座椅底下都有睡觉的人
各族旅客乘火车前往祖国各地。(资料图)
彼时的火车速度慢
来自天南海北的乘客
通常要在一起待上数天
火车上的乘客们一起吃饭、聊天。(资料图)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
列车员还组织
乘客表演节目
比如唱歌、快板书等
新*列车上的流动文艺宣传队。(资料图)
乘客和身边的陌生人
打牌、下棋、热聊
也成了旅途风景的一部分
80年代,在新*春运列车运行途中,列车员为旅客缝制大衣掉下的扣子。(资料图)
列车员一路上闲不着
不仅给乘客送开水
80年代,兰新铁路的旅客列车围满了接热水的乘客。(资料图)
还带着针线包、小药包
发现有的乘客衣服破了
或者纽扣掉了
主动给大家缝补
列车员用一针一线留下对旅客的关怀。(资料图)
如果谁有个头疼脑热等小病
列车员会拿出备用药
或让列车广播室广播请医生
旅客们下车前为列车留下真诚的祝福。(资料图)
火车的每一次启动都会预报
下一站的站名和到站时间
及停车时间
在接近到达车站前几分钟
列车员还会广播提醒
帮助下车的乘客顺利下车
光阴故事之火车司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那时的绿皮火车是蒸汽机车
火车头的侧面
火车司机探出半个身子
瞭望着前方的信号
靠前代维吾尔族火车司机白地·海山。(资料图)
驾驶蒸汽机车
需要司机、副司机和司炉
三人配合
新*以前的蒸汽机车驾驶室。(资料图)
司机坐在驾驶室左侧
负责操纵机车和瞭望前方
副司机坐在右侧
负责瞭望后方
并与司炉替换烧火
新*维吾尔族火车司机共同学习钻研业务。(资料图)
驾驶室温度很高,煤尘四散
司机们一年四季都“黑”着脸
火车行驶时风沙、煤烟
让列车外表乌黑
被戏称为“乌龙车”
那时还需列车员
在火车靠站时清洁、擦拭车体
70年代春运期间,列车停靠哈密站,哈密工作人员清洗车体,车皮亮了,姑娘们开心归来。(资料图)
今昔对比
铁路装备不断提质升级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
从绿皮车、和谐号到复兴号
运输装备飞速发展
如今的新*火车司机
白衬衣+领带+帅气的制服
是标配
驾驶室不仅有空调
还宽敞舒适、干净整洁
左图为电视剧《南来北往》中蒸汽火车驾驶室。右图为中国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机务段动车车间动车组司机刘远,他也是新*高铁靠前代动车组司机。图片由本人提供
一间驾驶室的变化
折射出新*铁路发展
取得的巨大成就
……
从以前难以下脚的尴尬记忆
到现在静音车厢的无干扰服务
左图为**铁路局客运段193次客车客三组被评为红旗列车,这是列车员在为旅客们唱歌(摄于1962年12月)右图为2023年8月8日,参加主题研学活动的麦盖提县74名师生乘坐京津城际列车赴天津市滨海新区。石榴云/新*日报记者 邹懿摄
铁路设备设施不断升级
乘车环境不断优化
展现服务“软实力”
紧跟铁路发展“硬实力”
左图为1982年除夕,列车上的工作人员精心为旅客准备年夜的饺子。右图为2007年2月17日,**局首次在列车上召开春节列车联欢晚会,助力春运。(资料图)
如今旅途
也变得更加休闲轻松
一代又一代的铁路制服
也见证了铁路发展的变迁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左图为上世纪六十年代铁路工作者的制服。右图为新*现行的铁路工作者的制服。
新*早期铁路职工的制服
为蓝色戴大檐帽
体现了铁路半军事化的性质
具有严肃、庄重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
铁路职工制服呈现多彩的颜色
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变革
也记录着几代人出行的足迹
左图为**通车之初的站场实景。右图为2020年10月11日,由**开往西安北首趟动车组列车停靠在**站准备发车(资料图)。石榴云/新*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从以往
“火车很慢,旅途很长”
变迁为现在的乘坐火车
进出疆的“一日游”、次日达
左图为蒸汽机车驰骋在兰新线上。右图为2020年10月18日,一列动车在兰新高铁**市燕尔窝段行驶(资料图)。石榴云/新*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新*铁路已经成为
运输进出疆物资、人员的重要通道
如今
驰骋在天山南北的钢铁巨龙
造就了新*东西联通
南北融合发展的经济通道
各族群众便捷出行
有了全新的生活模式
充分地享受着
铁路大发展的红利
《南来北往》的列车行驶到站
但时代的列车
依旧奔驰向前!
新*故事还在永恒流转
生生不息
文中图片均来自石榴云客户端、天山网、最后一公里、中国铁路、新*铁路、乌铁微家园